婁奕椰
摘要: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始終是困擾一線教師的問題。本文分析了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從學習規律、興趣意識、主體意識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縱觀現今中職語文教學的狀況,不完滿的教學比比皆是,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貪多求全。教師往往將梳理知識點作為備課重點。備課時不分教材、不分年級、不分教學對象,教案大同小異,甚至完全抄襲網絡材料,備課內容缺乏個性。閱讀教學的內容都按照時代背景、作者介紹,詞語解析、理清結構、分析語段、把握主旨、分析寫作手法及語言特色等模式來安排。2.講解分析繁瑣。教師怕少講,怕講不全。帶有理科式的條分縷析的講解,不管課文內容的深淺和難易程度,只知道要分析到位,全面解答,閱讀教學變得僵化和模式化。3.學生的自主意識缺失。學生害怕讀書,又懶得去揣摩語言,進而造成對語言的訓練少,學生照搬答案,就會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學生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學習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也需要小火慢燉。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加強閱讀教學研究刻不容緩。
一、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
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為了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需要從三個層面入手。首先必須不斷豐富閱讀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感悟。利用訪問、參觀、社會實踐等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經驗;而通過讀書看報等也能獲得間接的感悟。其次是獲得語文基本技能。通過每一堂課或平時的練習掌握字、詞、句,日積月累,獲得相應技能。第三是獲得語文高級技能。
中職語文的課堂,閱讀技能的學習重點可集中于探究作者的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寫作技巧、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每個班的學生不一樣,同一個班的不同層次的學生也不一樣。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在以后的同類閱讀中就掌握了技巧。如有效的利用時間去理解文本和做摘要,改善記筆記的方法,這些基本技能對于學生提高閱讀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助。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單調的一字一句翻譯的方法,事先分發教學參考材料等,把一篇文言文分成幾個部分,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字句疏通、作者簡介、基本文意等簡單問題。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意識
只有讓學生對語文閱讀感興趣,才能不斷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在中職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構建一個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傳統的教學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批判,與之不同的,開創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對話,能夠積極促進學生的靈感激發,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也愿意積極思考。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鼓勵學生,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點評,贊賞學生的積極思維,還要運用教學智慧,化解課堂的小矛盾,促使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成長,促進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作為教師,更應該采取更多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高昂的興趣。巴班斯基說:“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應該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學生動因上,依靠積累的經驗,通過邏輯操作等克服困難,這才是一個有經驗有擔當的謀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智慧,將短暫的外現的興趣轉化為持久的內化的關注。再者,評價方式不可單一,教師應當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原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主體精神的建構,在教學方法上努力創新,開拓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把閱讀權利還給學生,強化主體意識
中職語文的閱讀課堂,需要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獨立閱讀的空間,將自主閱讀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上并非是老師的閱讀,而是學生閱讀。教師必須根據自己情況,教師切勿做出越俎代庖之事,同時教師也不能過于對文本進行深加工,讓學生從點滴閱讀中獲得收獲,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由于生活背景、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對于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可能不一樣。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自我需求與發展,尊敬每一位學生天性,啟發學生,不斷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在不斷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深的感悟。
曾聽某位老師教學《今生今世的證據》一課,這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先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導入,指導學生理解文中獨特的、個性化的景物和場景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最能感動自己的內容,并有感情的朗讀出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由于每一個學生認知水平不同,自己講述的內容、情感都不盡相同。然而每一個學生發表的均為個人獨特的感受,課堂允許也應該有不一樣的聲音。而這位老師在課堂中就是稍加點撥那些感悟不到位的學生,讓其能夠靈活文本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文中議論性文字蘊含的哲理。最后,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并面向學生的個體,讓學生能夠從別人的故事當中引起共鳴。一節課下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走進文章,走進作者,也走進自己的心靈深處。
四、在文本與學生之間架起橋梁,強化介入意識
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是重點,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師不僅需要組織教學活動、引領教學目標,同時負責傳授知識以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必須能夠引導學生大膽的進行猜測,在閱讀過程中帶著批判精神以及質疑心理。一方面,進行目標引領。教師必須能夠根據文本進行預設閱讀目標,以一個目標指引整個閱讀活動,甚至為每一步閱讀教學都制定針對性的目標。而制定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逐步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給予有效的指導。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盡管發揮學生主體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但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才能發揮畫龍點睛效果。
此外,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提問形式,但所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討性,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這個過程中,并獲得更深的感觸。
五、讀寫結合,強化訓練意識
讀寫結合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文本的內涵,是強化閱讀訓練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語言運用錘煉不夠重視,語言訓練大多以機械的做題為主,導致語文課教學個性化缺失。很多專家指出,語文課沒有語文味,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強化訓練”不等于多做練習,而強化訓練指的是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豐富教學內容,采用更加靈活的訓練形式,基于不同角度把握訓練要點。教師應該以引導學生為主,圍繞相關問題,從閱讀到寫作,兩者相互結合起來。有了針對性的練習,伴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逐步提升。
總之,閱讀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對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從實踐出發,把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回歸到閱讀本身,圍繞學生進行,讓閱讀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并賦予其積極活力。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S].2009.
[2]馬玉華.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優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