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實現高校全面育人工作的重要形式,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強化育人意識,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課教學同向同行,是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政治保證。
關鍵詞:課程思政 ? 專業課教師 ? 政治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睘榇?,提出了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發掘高校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的“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對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質,是高校育德育人工作的政治保障,對強化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有積極促進作用。
一、堅定的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政治學說和政治制度真誠信服和堅定不移地遵循與執行的態度。
堅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師從教工作的政治基礎。首先,堅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專業課教師落實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政治保證?!皬V大高校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①堅定的政治信仰有利于幫助教師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明確政治合格的高素質人才對我國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價值。其次,堅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師抵御不良思想滲透、提高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素質保證。在中國崛起成為必然趨勢的今天,試圖阻擋和延緩中國發展進程的國家和勢力,不斷進行著與我們爭奪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的競爭,承擔國家高素質人才培養任務的高校是文化領域斗爭的前沿陣地,高校育人必須直面境外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和國內思想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相比,專業課教師沒有經歷專門系統的政治理論培訓,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就容易忽略風險、迷失方向,降低育人的質量,難以真正承擔起學生成長發展的引導者的責任。
堅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高校教師做到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的統一。首先,堅定的政治信仰來自于對我國發展歷史、國情和發展任務的清晰認知,即對中華優秀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成果的肯定和認知;其次,堅定的政治信仰來自于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和領導能力的充分肯定和情感認同,對中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烈期待和情感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堅定心態和情感認同。再次,堅定的政治信仰來自于對今天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復雜環境的充分認知和我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克服一切困難的堅定意志。專業課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專業課課堂教學中滲透正確的政治觀點、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出政治思想合格、業務能力合格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二、較強的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指站在正確的政治立場上,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把握方向、預防風險、調節行為的能力。高校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政治能力的強弱直接反映了高校教師的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高低,關系到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專業課教師要具備三種能力:一是政治鑒別力。面對東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斗爭、多元化的價值標準,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判斷是非、鑒別正誤成為高校專業課教師確立正確的政治標準、把握政治方向的重要能力。二是政治洞察力,即對政治的敏銳性和警惕性。部分高校教師對思想政治領域內的新問題、新情況反應遲鈍,缺乏敏銳性和警惕性,不能站在國家發展大局和學生成長的角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去看待分析問題,政治風險意識不強,防范能力差。三是政治引導力,即引領、導向能力,高校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是教育過程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學生要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培育,“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雹谡我龑Я纫蠼處熡羞^硬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即必須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正確的是非價值判斷、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擔當起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職責;又要要求教師具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意識,即能夠充分認識到大學育人工作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要求,從思想到行動自覺承擔起專業學科的育人職責,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理直氣壯地宣傳黨的科學理論,旗幟鮮明地與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
三、嚴格的政治紀律
政治紀律是指對高校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的政治活動和政治行為的基本要求和行為規則。政治紀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剛性要求,事關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向。
高校教師的政治紀律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嚴守政治規矩和法律規則。近年來,少數高校教師以言論自由、教學自由為幌子,在課堂上信口開河,發牢騷、講怪話,捏造事實,歪曲歷史;片面夸大我國社會管理問題,放大社會負面現象,推崇西方價值觀,公開質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論文、微信微博中發表有損黨和國家形象的過激言論,質疑或抹殺英雄形象等。這些違反政治紀律的言行,影響黨和國家的形象,破壞了黨和政府的威信,誤導學生,造成學生思想混亂?!拔覀儽仨毲逍芽吹剑咝W鳛橐庾R形態的前沿陣地,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面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高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師生的任務更加艱巨?!雹畚覀儜斆鞔_,在課堂上,教師課堂教學有言論自由,但教師言論要有政治“安全鎖”,絕對不能我的自盤我做主,傳播錯誤的思想和觀點,高校教師必須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底線要求,防范教師政治立場和政治紀律出現重大問題。
二是嚴守職業道德要求。近年來,有關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事件屢屢發生,如:學術造假、言語失當、行為失范,校外掙錢為主業、校內教學為副業,只上課不管理、只教書不育人的懶教偏教現象等等,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職業形象,而且為學生做出學術不誠信、從業不敬業、有責不負責的錯誤人生示范。高校教師是學生走向社會之前最主要的知識導師,更是學生接受社會政治標準、法律標準和道德標準檢驗之前最重要的思想行為導師,教師身教和言教的一致性、正確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長成才,對學生具有終身影響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應當強化師德意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提高道德素養,建筑人格長城,規范從教行為,傳正道、樹正形,努力完成好自己教學工作的同時為學生成長做出良好的人生示范。
四、明確的育人意識
育人意識是指高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對學生思想引領、行為導向的任務,以促使教育對象全面發展,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育人意識是教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思想基礎和主觀態度,也是新時代高校教師從教的基本政治要求。長期以來,高校專業課教學與思政理論課教學分工明確但溝通欠缺,有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應當是思政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與己無關,專注于知識傳授,缺乏主動育人、育德意識,對課堂紀律缺乏管理,對學生不良行為不做糾正,對學生職業困惑不做積極引導等等,放棄了專業課程中蘊含的育人育德的資源和機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钡囊?,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教書與育人、育智與育德同步的任務,專業課教師要充分認識育人育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育人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積極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資源、信息,找到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想教育的契合點,把握思想教育契機,主動、有意識地滲入思想教育內容、理念和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綜合價值。
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經,高校要加強專業課教師的政治信仰、政治能力和政治紀律要求,強化育人意識,為育人育德工作提供政治保障,使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課教學同向同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政治合格的接班人和優秀建設人才。
注釋:
①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2018年9與月10日。
②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視察時講話,2016年9月9日.
③袁貴仁:《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02-02。
(作者簡介:吳會蓉,本科,成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廉潔廉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