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朝元
摘 要:小學科學課作為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設計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實踐活動;聯系生活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育人的目的是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不是一條條的定理和結論,而是要發現呵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探究科學活動的過程,培養良好的科學的思維方法。那么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我們應怎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呢?
一、激發興趣,作為學習動力
科學興趣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動力源泉。將科學興趣的激發作為切入點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呵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將之轉化為科學興趣,進而激活科學興趣,使之真正發揮科學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光合影》時,在學校附近有一個廢棄的水塔,工人師傅想測量出水塔的高度(水塔梯子已壞,不能攀登上去測量),你能利用光合影的有關知識,想辦法測量出水塔的高度嗎?引起學生興趣,然后老師慢慢啟發他們,在同一時間,2米高的竹竿子和4米高的竹竿子,它們的影子一樣長嗎?2米高的竹竿子的影子和4米高的竹竿子的影子的長短有什么關系,學生最終得出結論:竹竿子長影子也長,竹竿子短影子也短,4米高的竹竿子的影子大致是2米高的竹竿子的影子的2倍。你能設計測量水塔高度方案嗎?分組討論,產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設計自己的探究方案。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所學的知識也印象深刻。
可見,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興趣,使愛好轉化成科學課學習的動力,學生對科學課產生興趣,就有了科學探究的動力,并把它轉化為科學課學習的內動力。
二、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科學課應以問題作為課程的載體,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設計探究的方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寬松、和諧、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題”的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如,在教學與動物相關的內容時,我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對蝸牛、螞蟻等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我們的學生在農村田野隨處都可以找到螞蟻、蝸牛、蚯蚓等,上《蝸?!纺且徽n時,學生帶來了好多蝸牛給我看,問我:“要給它們吃什么?”“它有眼睛和鼻子嗎?”“它那兩根像天線的結構是干什么用的?”等問題,我沒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在課堂上一起探究,并且我還鼓勵所有同學積極發現有關蝸牛的問題和秘密。通過蝸牛這一課的學習,學生發現了蝸牛的許多秘密。有位學生說:“我把蝸牛放在透明塑料水瓶里,蝸牛會從塑料瓶底向上爬,等它爬到接近塑料瓶口時,我把塑料瓶子倒立在桌上,蝸牛會掉轉頭從塑料瓶口向瓶底爬(又向上爬),這樣反復多次,蝸??偸堑纛^向上爬。”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探究能力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有一個實踐的機會,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口的有效利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就要帶學生到實踐中體味其中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進行實驗和操作,使學生獲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認識。
在教學《電磁鐵》時,設計活動是“制作一個電磁鐵”。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計劃然后再分組實驗。分組實驗過程中也沒有規定線圈纏繞的方向和電池的方向這樣各組制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兩極就很可能極性不同,而為下一個活動做了鋪墊。第二個活動是“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這個實驗也不難,因為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不同小組制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的南北極有所不同。從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課后自己去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我在課堂中不講,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實驗,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挖掘其中的秘密。實驗中,學生懷著高度熱情進行探索。學生在這個實踐活動過程中,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從書本知識走向實踐活動,從而使他們的科學素養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四、聯系生活,融入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來自生活,用于生活。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是為了培養自身的科學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生活現象與課本的聯系,將生活中很多現象融入課堂中,使學生明白身邊的許多生活現象的科學原理。如在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認識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學習中,如果只靠我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去理解與體會。因此,在講課前,我讓學生事先準備有包裝袋的食品。講課時,我先拿出一個已經過期而發霉的面包,讓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這個過期面包可以食用嗎?為什么?平時你在選擇食物的時會注意什么?”通過的回答問題,使學生認識了到食物的保質期的重要性。自然引出學習內容:“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學習一下食品包裝上的秘密呢?”學生積極響應,學生認真地聽我講解了怎樣讀取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我們也引導學生平時關注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在生活中進行合理應用。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要積極融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動力。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培養創新意識,開發創造潛能,使學生逐步學懂科學的知識,領會科學課程的本質,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注:甘肅省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重點規劃課題《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Z012)的研究成果。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