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城
摘 ?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改革和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時代立德樹人工作的需要,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通過理論分析,探討當前高校堅持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性,探索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切實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圍繞新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適應新常態、開拓新思維、呈現新作為、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高校 ? ?思想政治教育 ? ?改革創新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新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工作的生命線,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奉獻、有作為大學生完成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重要環節。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高校各級黨組織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規律,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成果學術化、學科化、學理化,多措并舉,綜合發力,有的放矢,取代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已成為高校發展的主旋律。因此,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實施一體化育人,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生動力顯得尤為重要。把握高校師生思想特點和需求,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等方面的育人功能,營造育人環境,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激勵評價,找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并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一些學生心理素質不成熟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網絡時代的來臨,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以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能滿足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比較典型的是,大學生就業壓力突出,表現為心理素質欠成熟,承受能力弱。
(二)實踐育人平臺較缺乏
成就自我,實現人生價值要有一個平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來說,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踐平臺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平臺比較缺乏,滿足不了實踐育人的需要,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明確提出實踐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實踐育人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一些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任教師,雖然明白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卻不知道怎樣做才正確,在教育教學中能夠達到什么樣效果心中無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新型教學平臺非常重要。
(三)優質師資力量不夠多
在教育改革體制不斷深入的同時,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有了更加具體、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想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擁有一批高素質師資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不少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安排的專業教師并不多,有的雖然有專業教師,但部分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制約育人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
任何事情的發展進步都離不開宣傳,營造氛圍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環。要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這一新興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實行和發展,有關部門就要大力宣傳,讓更多人意識到實踐育人的重要程度。例如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大力宣傳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同時,在各大高校針對教師開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育人”等主題講座和演講比賽。不但可以提高教師對實踐育人教學的認識,還可以提高教師的講授能力,使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實踐育人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學習政治,增長知識,提高綜合素質,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更好地發展。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1]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改善和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輪流進行關于思想政治方面的專題演講,讓學生從廣義上了解什么叫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發展究竟有什么重要意義,通過演講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體現實踐教學的具體宗旨。
(三)加強思想政治專業教師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說:“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強;第二,情懷要深;第三,思維要新;第四,視野要廣;第五,自律要嚴;第六,人格要正。”[2]因此,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平臺。對于一個人能力的判斷光從表面判斷是不夠的,他們的能力需要有具體的平臺展示,對于那些深藏不露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在高校實際教育教學當中要建設專業的實踐平臺。另外,需要培養培訓更多的高素質思政課教師。要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教學模式更好地創新發展,歸根結底還是看教師是否有能力更好地教學。因此,培養更多的思政課優秀教師十分必要。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建立一個專業平臺培養培訓更多的思政課優質教師,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需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時代核心價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價值觀的引領、主導創新創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加快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對高等教育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人才發展的戰略地位越高,人才培養的方向性越至關重要。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續力量,價值取向直接影響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大學生創新創業必須與黨和國家倡導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相結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旗幟鮮明地體現政治的方向性,是創新創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主流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方向引領納入課堂主渠道、日常校園文化活動、網絡媒介等多種教育載體,做到“三個結合”,即把大學生創新創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相結合;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與現階段中國國情相結合;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夢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結合,為大學生創業者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說:“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3]。面對國際國內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高校有關部門要深入大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所在,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同時,搞好“三個創新”,即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大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人格健全的大學生;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向建構”教育體系,豐富和拓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進一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雙向發展,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結語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高校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場所,同時是立德樹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陣地。“立德樹人”就是培養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有擔當,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用之才。當今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大都是通過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的,成就一項事業也會體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高校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動指南。因此,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立德樹人,注重了解高校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立德樹人對培養學生良好品行的認識,及時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需求,并將職責要求和考核內容與整體制度和操作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生動力,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輸送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2][3]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北京:人民日報,2019-3-19(001).
[4]孫翠寶.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5]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