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組教學是指以學生的成績和性格為依據,以團隊合作及個人探究為主要學習形式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小學生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引導,逐層深入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在課堂上探索未知知識。因此,教師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吸收教師講解的知識。分組教學能夠將學生的自主預習以及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本文重點研究我國小學階段的數學分組教學,從分組教學流程、情境創設方法以及分組教學的優勢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分組教學;情境創設;三維目標;激勵引導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7-0020-02
引 言
數學以理性思維為基礎,包含抽象的定理和公式,是小學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科目。為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改革方案,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合作、共贏式學習,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創設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預習、團隊合作的能力。
一、分組教學的流程分析
分組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主動學習為前提,以批判思維為基礎,實現師生、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創設集趣味、理性、拓展訓練為一體的高質量課堂。分組教學的流程主要包括科學分組、導學任務布置、討論引導、小組展示以及總結與反思。分組學習能夠將原本相對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為生動形象的矛盾引發點,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討論內容的印象,從而實現高效學習。
首先,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綜合情況,為學生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后,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進度為學生布置導學任務,通過布置導學案、思維導圖以及預習筆記等形式,督促學生實現先導學習,逐步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產生疑問,獲得自我提升。為驗證學生預習成果,同時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要在課堂上合理創設情境,以預習內容和課程教學重點為依據為學生布置小組討論任務。教師也應適當深入學生內部參與討論和交流,為學生解答疑問,討論時間結束后,教師安排小組展示。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師和學生要對每個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做出總結。
其次,分組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當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名教育家葉瀾強調,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互動集體,教師應該在教學之余了解學生的薄弱章節以及性格特點,定期接受學生反饋,實現高質量分組。同時,為了保證學生小組討論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定期為學生更換學習小組,保證組內人數在五人左右,并根據學生情況進行人數調整,保證組內人員的有效流動和討論效率,讓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例如,教師對五年級下冊“多邊形面積”知識展開講解時,應當保證每個小組都有對圖形知識感興趣的學生,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教師給學生布置討論任務后,學生應當在小組內各抒己見,合理分工,開展合作學習。實施分組教學之初,組內成員還不能快速適應,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進行小組展示時,教師應當認真聆聽,記錄關鍵點,并對敢于展示的小組予以肯定。德國學者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的確如此,這種激勵性教學評價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應當鼓勵其他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質疑中接受新知識,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最后,教師要對課程知識進行總結,對學生的綜合表現展開整體評價。小學數學課程以數字學習為主體,分為小數、分數、整數等,同時包含統計、圖形等方面的知識。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寫出課堂反思,總結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及自身表現的優點和不足。
二、合作教學有效情境創設方法的分析
1.生活情境創設方法
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實現對學生的引導教育。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數學教材設置了大量和生活有關的教學模塊,比如制作活動日歷、公頃和平方千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條形統計圖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工具,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生活情境,獲得更深刻的體會。舉例來說,教師講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可以給每個小組準備一條繩子,并安排組內成員將繩子平均分為三部分或者四部分,體會分數的具體意義。
2.沖突疑問情境創設方法
巴爾扎克指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因為,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有所收獲。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逐步探索新知識,把教學重點作為沖突點,引發學生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角的度量”時,可以提出疑問:生活中如何精準測量角的大小呢?然后引入測量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個三角形中各個角的度數,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角之間的關系。
3.多媒體導入情境創設方法
多媒體能夠從多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幻燈片,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為學生演示數學的奇妙之處。例如,教師對“圖形的變換”展開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畫圖功能向學生展示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也可以展示七巧板的拼接,鼓勵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繪畫出一個圖形旋轉后的位置,實現豐富的多元教學。
三、分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分析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導學引入課堂,學生展開討論做出展示,師生共同評價學習成果,創設多元化的信息課堂。分組合作教學不僅能夠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有所收獲,改變固有的思維,從另一角度領悟數學知識[1]。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提出問題,其他學生予以解答,教師給予肯定,實現全員參與,有助于加快現代化信息課堂的構建腳步。目前,我國還處于教育改革階段,部分教師還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此,在小學階段全面落實分組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落實高效課堂的建設。
結 語
數學科目是理科基礎科目,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字和圖形的敏感度。許多家長比較擔心學生的數學學習,因為四五年級的數學知識難度有所提升[2]。因此,為幫助學生實現合理的知識過渡,中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數學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團隊合作學習,共創高效數學課堂。分組教學首先由教師引導學生預習新的知識,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然后由學生掌控課堂進度,分組解答問題,互幫互助,最終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相長。分組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數學的魅力,通過提出疑問、利用多媒體探索新知等方法學習數學,因此,這樣的教學方法應當在小學階段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劉慶.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張麗.論小學數學分組合作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9:2.
作者簡介:江貴芬(1973.5—),女,藏族,甘肅臨夏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