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霞
摘 要: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與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這對于幼兒今后的成長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教師要帶領幼兒親近大自然,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加強課內動手操作,讓幼兒不斷探索,不斷創造。文章探究如何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教育;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幼兒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萌芽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幼兒時期是人創造性思維的萌芽時期,教師應當挖掘幼兒的創造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將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充分解放出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不斷發展。
一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過程中,良好的環境是幼兒敢于發表意見的基礎。心理學家曾經指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進一個人創新能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條件,這兩個重要條件能夠使得幼兒在激發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同時,建立自信心和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溫柔和藹的形象,創造平等自由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中鼓勵幼兒,使得幼兒敢于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對幼兒提出問題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對幼兒的想法進行肯定。
二 帶領幼兒親近大自然,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較弱,對于一些新想法的感知比較緩慢,對問題的質疑能力也不是很強,這與學生在幼兒時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有很大關系。幼兒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計劃,讓幼兒能夠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另一方面要結合實際的教學環境,從不同方面來進行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幼兒本身對于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整個世界都是非常有興趣去探求的,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點,讓幼兒在探索科學的過程中產生興趣,提高觀察能力,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近自然,感知自然,在自然中學習季節的變換和體會自然的樂趣。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戶外活動,如在每年的3月12日,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春天植樹的活動。幼兒對植樹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因此參與熱情也較高。教師可通過找尋合理的位置、用小鐵鍬挖坑、澆水埋土等一系列操作,讓幼兒在實際的動手過程中找尋與發現,豐富幼兒的感知,使他們體會到種樹的樂趣。這種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為大自然增添一抹綠色,也是學生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一種方式。
三 加強課內動手操作,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僅對幼兒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創造性思維所產生的創新能力更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時代的發展使得社會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極強動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在幼兒園教育中,手工制作活動是能夠開拓、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教學內容,其目的是基于手工制作活動的多元化、豐富性內涵,有效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為幼兒創建自主學習、自信創造、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因此,教師要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幼兒樹立主動探究的意識,讓幼兒敢想敢做,自由發展。教師要利用好課堂,通過課堂講解以及相關教學工具的應用,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意識,從而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幼兒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很多課堂活動是進行手工操作,如繪畫、剪紙、制作工藝品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使幼兒知道鐘表是由表盤、時針、分針、秒針以及刻度構成的,還教給幼兒時間讀取的方法。然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硬紙板、涂料等用具,讓幼兒自己制作一個鐘表模型。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幼兒通過動手實踐對鐘表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和復習,而且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將鐘表做成不同的樣子。有的幼兒將鐘表的數字用卡通圖案繪制出來,有的幼兒用鉛筆或者是小木棍來充當鐘表的指針。類似這樣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技能的掌握,可以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實際體現,培養創造性思維。
結語:
總之,在幼兒教育階段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僅僅對幼兒的學習和成才有著極大的影響,可以使幼兒學會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而且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形成也有著促進作用。教師在幼兒教育中應當積極探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式,不斷創新課堂,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幼兒在接下來的生活當中能夠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莊愛平.幼兒數學教育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兒童發展研究,2018(02).
[2]李美燕.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J].現代教育科學,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