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
摘 ?要:為擺脫“死板”的小學田徑體育教學模式,沖破舊教學模式的阻礙,打造靈動、趣味、多彩、多元的小學田徑教學新課堂,為小學田徑教學注入新活力、新色彩、新激情,小學教師積極將分組教學模式引入小學田徑體育教育教學課堂,實現了小學田徑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本文筆者也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分組教學模式在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應用,以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田徑 ?分組教學模式 ?教學應用
田徑作為小學體育教學課堂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體發育、骨骼成長、身體素質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但由于諸多因素影響,目前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并不高,田徑教學仍處于被忽略裝狀態,教學亟需變革發展。
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將田徑教學與分組教學“融合”,挖掘了田徑教學的“新大陸”,實現了小學田徑教學的新發展。筆者也將立足于小學田徑教學存在問題入手,談一談分組教學模式走入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積極作用,以及應用對策。
1 ?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教學現狀探析
目前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教學現狀并不樂觀,教學活動呈現低效化甚至無效化開展。
首先,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教師仍然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將教學擺在“邊緣化”地段,導致學生錯誤的田徑運動觀念產生,影響學生田徑學習興趣的有效發展。其次,現階段的大部分學生他們的體制較為薄弱,很多孩子的身體素質不高,在參與田徑活動時和容易“碰壁”,田徑訓練的難度也讓學生“望而卻步”。
2 ?分組教學模式的內在含義
分組教學模式就是在這一個“舉步維艱”的田徑教學形式下被引入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截然不同。分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是一種按照學生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布置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合作配合、獨立完成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原則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學生主體,教師輔助”,它的出現為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也讓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3 ?分組教學模式在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積極作用
本文之所以強調將分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小學田徑教學課堂,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3.1 沖擊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實現教法創新
分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有著差異性,它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以主人公姿態參與田徑活動。這種教學方法的出現沖擊了舊“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存在,給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實現了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3.2 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加深學生體驗
素質教育的發展下強調學生在學習課堂的主人公地位,而分組教學模式恰好滿足這一要求,更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學習發展。這能夠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田徑教學課堂成為學生的“主場”,能夠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配合教師投入到體育教學課堂活動中。
3.3 有效激發學生田徑興趣,培養運動素養
分組教學模式在田徑教學課堂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素養,實現對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如在分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競爭意識、配合意識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相互鼓勵與組內支持下學生的運動毅力、運動強度都會大大提高,運動素養自然能夠獲得很好的發展。
4 ?分組教學模式在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應用對策
正是基于上述所說,教師才更要在開展小學田徑教學課堂中落實分組教學,這樣才能夠給利用分組教學為小學田徑教學課堂注入新鮮活力,在“知行合一”下推動分組教學模式與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進一步融合。
4.1 按照不同劃分標準,合理分配小組
為確保分組教學模式活力開展,能夠確保不同學生之間合理搭檔。教師在劃分小組成員時就不能采用單一的劃分原則,要根據不同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劃分,這也是分組教學模式落實于小學田徑教學課堂的首要前提。
(1)根據興趣,劃分小組。“興趣是人類認識事物和從事各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要想讓學生能夠積極配合教師投入到田徑教學課堂,教師就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讓學生能夠以興趣為原動力投入田徑學習。如針對田徑教學內容,教師可劃分為“跳遠組”“競跑組”,學生們自由選擇,但在下節課要“對調”,雖然仍然是讓學生進行全面的田徑知識學習,但在形式上率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2)根據能力,劃分小組。只有“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劃分學生,學生才能夠實現最優搭配,在組內相互合作、相互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小組劃分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特點,確保學生能夠相互配合。如組內成員的選擇要選擇具有領導能力的、身體素質較好、身體素質較差、思維發展能力較好等的成員,形成“綜合互補”,這樣的劃分才具有時效性。
(3)根據目標,劃分小組。教師在劃分小組時也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組內成員劃分,這是劃分小組的重要依據。如學生之間在身體素質上有所差異,因此對田徑活動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那么進行同一的無差別式教學只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式劃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穩步提升參與田徑活動,才能夠確保教學差異性、有效性進行。
4.2 明晰師生合作職責,各司其職落實
合作學習模式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職責進行了清晰、明了的劃分,既凸顯了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又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1)學生主體學習。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要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公、是主要參與者,能動性必須全面被調動。學生要積極參與田徑活動,且勇于思考、勇于質疑,這樣才能夠確保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主體下順利開展。(2)教師主導教學。當然,合作學習并不是指教師在田徑教學課堂上處于“觀賞者”的地位,而是指教師要弱化自己的參與度,但要在必要時做好自己的工作。
4.3 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深化合作學習
小學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分組教學模式下的田徑教學課堂教學評價值,在把握合作學習積極作用的前提下深化合作學習,要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合作學習、參與田徑活動。
首先,教師要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兩個主體上,分別是小組和學生個人。從小組的層次開展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能夠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學生個人層次開展教學評價,能夠強化學生的個人學習體驗,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田徑素養。其次,教師要將評價的內容由過去的結果性評價轉移到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的田徑學習體驗以及體育綜合素養的發展上,以確保學生學有所成,進而在綜合性評價下提高學生的田徑參與積極性與自信心。
5 ?結語
雖然,目前小學田徑教學課堂仍然存在著一些教學問題,利用分組教學模式打造新式田徑教學課堂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只要教育工作者秉持著正確的教學態度,把握分組教學模式的內在含義,發揮分組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就能夠在應用分組教學模式下擺脫“死板化”田徑教學,讓小學田徑教學更靈動、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吳加偉.小學田徑教學分組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J].青少年體育,2019(4):187.
[2] 丁峰.新課改視域下分組教學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運用[J].田徑,2015(12):98.
[3] 王冰梅.體育教學中分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討[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