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濱



摘 要:部分學生對英語語篇的理解有偏差,從而導致概要寫作失分。從分析學生失分處入手,結合教學案例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基于語篇分析理論的英語概要寫作教學指導。
關鍵詞:概要寫作;語篇分析;教學指導
一、新課程標準提出對語篇能力的要求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對高中英語的學業(yè)質量做了三個等級的具體要求,其中對語篇的一級要求是“能區(qū)分語篇中主要事實與觀點;能基于所讀和所看內容,進行推斷、比較、分析和概括”;二級要求是“能識別語篇中的內容要點和相應支撐論據”;三級要求是“能分辨語篇中的冗余信息,能批判性地審視語篇的結構和連貫性”。總而言之,要求學生要看懂篇章,提煉重點信息,理解文本。基于新課標的要求,浙江省英語高考增加了作文新題型——概要寫作。概要寫作突出了語篇的價值和意義,考查學生對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篇章的能力和提煉重點的綜合能力。
二、學生存在的對語篇理解的偏差現象
在2018年11月的浙江英語高考的概要寫作是一篇300多字的小文章,要求“根據其內容寫一篇60詞左右的內容概要”,這就需要對原文要點有很好的理解并呈現,而且準確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并且注意上下文的連貫。從本校學生考試結束后的反饋來看,部分學生錯誤分析文章的結構脈絡,誤解文章含義,從而導致得分比較低。
這篇概要寫作的原文主題是:how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 before applying to college (學生上大學之前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文本共有四段話, 第一段講選擇大學之前,學生花時間去參觀一下不同的大學校園的好處。第二段講如果家住的近,學生要在申請大學之前先參觀大學校園。第三段講如果實在沒時間,那么在申請大學之后學生一定要抽出時間參觀大學校園。第四段講如果時間和金錢都不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只能通過網絡去了解這個大學。
由此可見,此文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通過現場參觀了解大學;二是通過網絡了解大學。其中現場參觀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假如有時間,提前參觀;二是假如沒有時間,在申請了大學后再去參觀了解。篇章分析具體如下圖:
根據考試后學生的反饋,部分學生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導致失分。
第一位學生反饋:...Ultimately, time and money permitting, checking out the online college fairs is also a good way to promote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it and help you make your final decision.
【教師點評】原文里說的是Now,if time and money are making it impossible,意思是時間和金錢都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網絡去了解大學。而該生理解的是時間和金錢允許的情況下上網了解大學,出現了理解反向錯誤。
第二位學生反饋:...first, you should visit some schools nearby. Second,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on-campus tour of schools which you submitted applications to.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f schedule and financial do not allow....
【教師點評】原文是假設第一種方式沒法做到,就采取第二種方式。但是該生將它理解成三件事情依次要去做,錯誤理解成了并列的關系,錯誤理解了這篇章結構的邏輯關系。
第三位學生反饋:...in addition, they can go to online college fair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where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who work or study in the college.
【教師點評】該生也沒有正確理解三件事情是假設關系,用了in addition,將最后一點也錯誤理解成并列的關系。
以上學生不能準確地厘清文本結構,無法抓住信息要旨,這就給筆者一個提醒,學生分析語篇的能力亟待提高,要想概要寫作得高分,厘清文本結構找對主干是第一步。從2016年浙江省新高考實施以來,筆者所在學校高中英語教研組不斷地實踐,努力提高學生對篇章整體脈絡的把握,準確地提煉主旨大意,保證學生準確完成概要寫作的第一步。
三、語篇分析教學指導的實施
什么是語篇?黃國文在《語篇分析概要》中提到“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語篇分析就是對比句子更長的語言段落進行功能分析,注重文章的體裁和結構,讓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層次結構。概要寫作的第一步考查的就是學生對語篇的綜合分析能力。上文提到的學生的理解偏差問題,說明學生對語篇結構分析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幫助學生梳理語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篇結構意識。以下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從“篇”到“句”再到“詞”的語篇分析教學指導。
1.幫助學生厘清語篇層次并提煉框架
《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語篇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結構的準確把握是提高學生獲取語篇信息不可或缺的關鍵。有些文章會有層次,比如總分式、分總式、并列式、層進式。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厘清文章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互應該是基于全局的,碎片化的解碼無法獲得語篇的含義,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以下文本來自筆者學校的一次模擬考試,筆者設計的任務旨在幫助學生搭建文本框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