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林
摘 要:隨著國內教育的深化改革,原來常規的教學方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已經不再適應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首先介紹了學習活動觀的具體內涵,然后介紹了其在高三總復習階段運用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總復習;教學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特性
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學習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鍵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活動,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對文化內涵的理解,促進多元思維的發展。在高三總復習階段,以一個或者數個核心為主題展開學習活動,從知識點的表現出發,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另外,高考話題全是來自學生的實際生活,因而教師選擇教學材料要注意緊貼生活實際。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途徑
在高三英語教學的總復習階段,學生必須要對英語語言知識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方能實現其應用,最后對其創新,這呈現了三個英語學習的層次。它們之間環環相扣,不可分割,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與英語初學者相比,學生對語篇的學習能表現出較多的獨立性和深刻性。學習活動既表現為外顯的言語,又表現為內在的思維和文化認知。
(三)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目標
其旨在增強學生英語學習效率,掌握和理解英語技能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培養開放性的思維,培養高尚的道德觀念,提升自身修養。在高三總復習階段,活動觀的目標更加明確,在全面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養成正確價值觀的同時,必須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二、高三總復習教學中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運用
(一)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有效結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高考英語聽力都是來自現實情景,而運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切身感受純正的英語,地道的語境,為提高學生聽力創造有利條件。在高三總復習英語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巧妙、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學生的試卷,能夠快捷、準確地把握學生在每個階段、每個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到揚長避短、有的放失,讓教學評估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1]。在總復習階段的寫作練習中,圍繞學生最喜愛的主題寫作,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世界各國的人文風貌以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了解。通過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夠更好地達成預想的教學效果,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學習活動
英語學習活動在高三英語總復習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彩的學習活動能夠營造活潑的氣氛。老師在教學大綱以及課程要求的基礎上,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互動,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比如組織英語話劇小課堂等,通過話劇的練習,有效提升學生對話劇的理解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借助模擬對話的方式展開情境教學,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實踐場景中,在交流中錘煉思考能力和口語能力,以此來更好地實現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整體進步。在試卷講評課,調動基礎較好的學生,共享他們對試題的理解,以發布會的形式讓學生自由辯論。在基礎知識復習部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檢查基礎知識的落實。比如,利用思維導圖,詞匯雪球等。在聽力訓練中,讓學生復述聽力原文,進行場景模擬,體會各種語境中的詞匯運用和語音、語調。在關注高考應試能力的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通過開展系列的英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2]。
(三)關注學生情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要結合英語學科特點,運用聽說讀寫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增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和口譯優美英文句子;還可以將英語“閱讀理解”中的語言優美或哲理性較強的語篇整理出來,讓學生通過誦讀等方式來學習,這個過程可以有效喚起學生的情感,對于提升英語口語能力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假如老師發現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應對教學方法及時調整,使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凝聚到課堂之中。除此之外,因為高三課程十分緊張,老師還要對課堂節奏進行科學的把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苗苗.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探究[J].現代英語,2019(17):219,312.
[2]王曉峰.學習活動觀運用在高中英語寫作的教學策略[J].基礎英語教學,2019,21(4):69-76,107.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