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平英
摘 要:英語是初中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要科目,通過英語學習能夠提升學生語言表達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被動語態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這一部分內容相對較難,學生學習起來十分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被動語態教學時,應當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詞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思維導圖運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效果良好,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重點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被動語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被動語態
據有關調查與研究顯示,在初中英語被動語態教學中,充分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被動語態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學習難度較大,涉及范圍較廣,學生在記憶時,容易出現混淆以及難以記憶等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記憶,同時為學生梳理知識點,便于學生記憶,學生英語素養將會大大提升。
一、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已經具備了一定思維能力,但思維發展并不完善,教師需要針對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以及記憶情況,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完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授了被動語態的相關知識,則可以為學生安排一節復習課,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具體掌握情況,繼而為學生預留出一定時間,學生需要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展現。此外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復習課件,在課件中將會出現相應的提示詞,學生需要依據提示詞不斷完善思維導圖,從而達到復習效果[1]。最后教師還可運用一些軟件輔助思維導圖的制作與完成。例如教師可運用軟件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教師首先需要寫出被動語態的構成,并將這一內容放置在思維導圖中,繼而需要將其表現形式放在兩側,例如一般現在時am/is/are+taught以及一般過去時was/were+taught等,而學生則需要依據展示出的內容,說出例句,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被動語態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并理解知識
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被動語態的教學中,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可為學生介紹被動語態概念,繼而為學生列舉出被動語態的例句,引導學生分析。教師在為學生分析例句之后,需要將被動語態的基本形式填入樹狀圖之中。教師需要明確的是,這一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標出在思維導圖制作中存在的疑問。此外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知識點時,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便能夠發現文章中的被動語態例句,同時能夠將文章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進一步構建,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被動語態知識,同時還能夠提升閱讀能力[2]。運用思維導圖開展被動語態教學,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被強化,同時學生還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其問題解決能力大大提升。由于初中英語教學涉及大量語態以及語法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生還需要掌握時態變化以及名詞、副詞等知識,難度較大。而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設計出完善的思維導圖,并構建知識網絡,掌握知識。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被動語態這一知識點時,通常會為學生列舉幾個例句,繼而帶領學生分析例句,總結出被動語態應當如何使用。雖然這一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明確被動語態的相關知識,但并不能使學生完全掌握這一知識,也無法達到知識熟練運用的能力。教師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應當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預習被動語態的相關知識,繼而構建出初步思維導圖[3]。教師在正式授課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完善初步思維導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很好地掌握被動語態相關知識,但往往忽視含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則需要在思維導圖中進行標記,從而引起學生的關注,保證學生能夠關注到并及時復習這一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比被動語態中易混淆的知識點,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還能夠提升知識掌握效率。
在初中英語被動語態的教學中,充分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并理解知識以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英語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藝.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被動語態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9(19):126-127.
[2]樊坤,劉世理.母語負遷移對中學英語被動語態教學的影響與對策[J].智庫時代,2017(11):189,192.
[3]任雷.淺談中學階段英語被動語態教學[J].中學生英語,2017(14):2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