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珺


摘 要:初中化學既是中考必考科目,又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基礎,新課與復習是初中化學的兩大主題,而復習的比重會比其他年級重許多。在備考中如何避免走上應試的道路,既能高效又能發展學生的素養,是老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以《流程圖專題復習》一課為例,通過情境引入、溫故知新、核心探究、學以致用等環節,充分重視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的發展,從化學復習備考的實際出發,探討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學生的高效備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專題復習;教學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標志著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啟動。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1]。可見,將學科能力與核心素養關聯,將能力目標發展具體化,是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復習課是初中化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復習課的教學模式上,通常是以問題為載體,按照“知識回顧—問題呈現—問題解決—歸納總結—遷移提高”的模式,但是不同課型、不同概念的復習模式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就是怎樣把零散知識結構化,并借助相應的習題,檢測學生對結構化知識的
應用。
新課程背景下的復習課,更加關注核心知識、關注能力培養和關注學生自主參與,要實現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高,老師就要研究適合不同階段的復習課模型和高效的復習策略,引領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如何從學生素養出發,科學設計復習內容,對知識進行整合和再認識,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的素養,培養學生探究與交流、習慣與方法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以《流程圖專題復習》為例進行闡述。
二、題型分析
廣州市中考化學試題知識覆蓋面廣,注重對化學基本觀念、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同時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體現了化學的應用價值和教育價值。很多老師為了使復習課的教學過程更滿足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使學生的復習更為高效,從而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往往會根據中考的題型給學生做針對性的專題復習。其中“流程圖”類試題(又叫“生產工藝流程”類)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題型,對學生的各種能力要求也比較高,這類題型有三個特點:一是情境真實,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實際中的化學問題。二是綜合性強,涉及酸堿鹽等知識、離子檢驗、物質分類、分離混合物的操作。三是思維容量大,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而不是靠單純的記憶、“刷題”所能解決的。
三、基于發展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片段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能讀懂流程圖,知道物質的制備、物質檢驗和鑒別以及物質的分離提純的原理,進一步熟悉有關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實驗操作。同時通過流程圖的理解,訓練學生對物質的檢驗、提純和物質的制備的科學思維,使學生熟悉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教學難點是怎樣選擇試劑和判斷所加試劑是否足量或過量,怎樣培養根據守恒觀來進行多步計算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現有認知能力,筆者把這節課設計為一節“活動課”,通過三個“活動現場”,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借助“流程圖”這個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工藝流程圖這種化工語言,吸收、整合新、舊信息,形成科學探究的思路,比如合理假設與猜想、尋找證據、得出結論。
四、教學效果與啟示
1.借助學生訪談,落實教學效果
本節課完成后,針對預設的兩個問題進行訪談,訪談實錄
如下: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1:老師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僅讓我加深了對酸堿鹽之間發生的復分解反應的理解,還能學以致用。
學生2:回歸了課本的實驗,讓我們知道原來復習時課本實驗也很重要,以后復習看書的時候要看得更仔細一些。
學生3:經過這堂課的實驗探究和分析,之前不會做的流程圖題終于會做啦!
(2)這堂課哪些環節讓你印象最深刻?
學生1:老師的一連串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還讓我們自己總結出思路和方法,這讓我印象很深刻。
學生2:老師設計的三個“活動現場”,一個緊扣一個,由淺入深,不但使我們理解了之前不理解的復雜反應,還讓我們感受到化學知識在工業流程中的重要性。
學生3:老師借助這種題型幫我們重新復習了溶解、過濾和蒸發三個重要的實驗,還分析了它們的異同點,我感覺就是溫故而知新,獲益匪淺啊。
從訪談結果可知,在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開展情境教學,注重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對于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2]。相同的知識點,不一樣的教學視角和設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好奇心。
2.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備考效率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更應該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復習運用靈活創新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1)重視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備考的關鍵首先要過好課本關,課本是命題的依據,任何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每年復習備考時,我都會要求學生回歸課本,同時,通過看課本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綜合,必要的時候要畫思維導圖,便于在復習過程中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絡。
(2)重視不同知識點的復習模式。復習是指把以前遺忘的知識記起來,重復學習學過的東西,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腦海中存留的時間更長一些。不同課型、不同概念的復習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復習“分子和原子”時,可以借助分子模型等立體直觀的教具,還可以結合一些圖像視頻,幫助學生深化學習之余還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時候也可以鼓勵學生借助計算機網絡、教輔材料等自己進行反思,包括階段反思和解題反思,然后在課堂上分享和展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化學學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19年課題《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發展的初中學生學習方式研究》(課題立項號:2019C033)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