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玲玲
摘 要:眾所周知,中國的古詩詞博大精深,不僅蘊含了極其豐富精華,還是民族的瑰寶。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在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尤為重要。主要對高中語文古詩詞展開了分析,希望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古詩詞,將國家的文化傳承給學生。
關鍵詞:古詩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
古詩詞不僅博大精深,還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既可以促使他們學習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又可以促使他們升華道德情感。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通過古詩詞中的歷史內容、人性情感道德情感這幾方面,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育教學中。
一、古詩詞中的歷史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都是經過千挑萬選被選入教材中的,不僅有著濃厚的歷史背景,還將我們國家古代的社會形態充分體現了出來。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對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的培養,促使他們可以在提高自身的語文人文素養中培養人文情懷。當然,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選擇合適的課本內容,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促使學生從中傳承文化,進而取得較好的語文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在教授《書憤》這首古詩詞時,為了促使學生可以了解陸游和他創作這首詩的背景,以及可以在閱讀這首古詩詞后,能在閱讀古詩詞時感受作者在寫作這首詩歌時描繪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將作者對歲月蹉跎、壯志未酬而又立誓報國的雙重感情體會出來,并可以掌握我們南宋時期的歷史背景。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拋出陸游的絕筆詩詞《示兒》,這首古詩詞是學生初中階段學習過的一首詩,通過這首詩促使學生懂得自己今天要學習的古詩詞是一首愛國詩歌。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出新課內容《書憤》,鼓勵學生閱讀古詩詞,在學生閱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些問題,如:“作者為什么為這首古詩詞題名《書憤》?作者為什么事情而憤?”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懂得了這首古詩詞是表達作者一心報國卻狀志難酬。也可以說,作者對自己生活的國家、朝政和自己而憤,所以,作者才借著古詩詞將自己的遭遇和自己所處國家的現狀體現了出來。
二、古詩詞中的人性情感滲透傳統文化
高中粵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詩歌都是描寫美好情感的。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古詩詞這部分內容時,要想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古詩詞中,借助古詩詞中的人性情感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必不可少。例如,筆者在教授學生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古詩詞時,為了幫助學生可以在學習完這首古詩詞后能感受作者詩詞中表達出來的濃濃離別之情,體會詩詞作者在創作時用詞的生動傳神,并可以促使學生在閱讀詩詞環節懂得像作者一樣重視感情,并可以正確對待感情。筆者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古詩詞前,為了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激發出來,先是為學生播放了一首家喻戶曉的民歌《走西口》,以此將離別引出。接著,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了柳永的《雨霖鈴》,在此之上鼓勵學生誦讀古詩詞,幫助其了解今天所學習的這首古詩詞是柳永在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在惜別時創作的,同時,也是詩人借著詩詞將自己與戀人的遭遇感慨抒發出來。
三、古詩詞中的道德情感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詞不僅將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濃縮了,而且這些古詩詞還代表著每一個朝代和詩人的個人色彩。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班級學生古詩詞時,就可以通過借助文章中的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借此提高他們的道德思辨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古詩詞時,也可以學習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從而形成正確的三觀。例如,在教學粵教版《蜀道難》時,筆者為了讓班級學生在誦讀這首古詩詞時,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復雜情感,感受李白這首詩詞中蘊含的悲愴的詩風。筆者在教學開始前,先為學生引出了這樣的一個引子,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同學們,說起“李白”你們最先想到的是李白的哪首詩詞呢?同學們紛紛說:“《行路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聽到學生的回答,我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古詩詞的詩人也是李白。”此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誦讀這首古詩詞,促使他們可以從中深刻體會到詩詞中詩人借助這首古詩詞所表現出來的復雜情感。這樣的古詩詞教學,教師除了可以讓班級學生學習李白面對人生坎坷不低頭的姿態,還可以促使學生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育教學活動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不懈,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才能將其實現。
參考文獻:
[1]趙甜甜.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古詩詞閱讀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2]郝麗莎,龍潮.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藝術處理研究:以《大江東去》為例[J].藝術品鑒,2019(12):152-153.
[3]章筱.對古代詩話引入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