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少麗
【摘 要】本文分析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意義,針對高中政治教師對“國際理解”素養認知不夠深入、“國際理解”素養知識整合不充分、“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方法較單一、學生對“國際理解”素養不夠重視等問題,提出提高“國際理解”素養認知、做好教材相關內容整合、積極創新相關培養方法、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等對策,培養高中學生“國際理解”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 國際理解 核心素養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B-0055-02
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做好該階段教育工作,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當今社會背景下,我國參與國際事務愈發頻繁,國際知名度不斷提高。為迎合這一發展趨勢,高中政治教學工作應有所轉變,在教學工作中重視“國際理解”素養的培養,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國際知識,滿足我國社會快速發展要求。
一、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意義
2016 年 9 月我國公布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成果,其中“國際理解”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國際理解”指在國際交往中表現出的尊重、理解、包容等態度,共涉及三個層面內容。在當今我國與世界各國各項合作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應充分把握“國際理解”的內涵,充分認識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經濟發展舉世矚目,國際地位提升有目共睹,2013 年 9 月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并納入我國發展重要措施。為保證“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我國不僅要發揮引領、帶頭作用,更要與沿線國家展開多領域、多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合作的順利進行需要以良好的“國際理解”為基礎。不僅如此,在貿易方面,我國也要加強“國際理解”,掌握不同國家的人文、法律、風俗等知識,以增強互信,不斷邁向新的發展臺階。
(二)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重要目標,尤其在“責任擔當”包括國際理解、國家認同、社會責任等要點。由此可見,“國際理解”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正是積極響應教育改革,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
(三)高中政治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可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使其正確認識文化的多樣性,并接受與尊重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提升學生的修養與品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符合高中政治學科要求。另外,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可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優點,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國際理解”素養培養現狀
(一)“國際理解”素養認知不夠深入。教師對“國際理解”素養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培養效果。當前情況下,多數教師對“國際理解”素養認知不夠深入,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國際理解”素養是虛的東西,仍將提高學生的政治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重點,在“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方面投入的精力明顯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是學生踏入大學以后的事情,在高中階段仍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因此,很少主動學習“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方面的知識,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
(二)“國際理解”素養知識整合不充分。高中政治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涉及“國際理解”素養方面的知識,只有用心研究,積極整合,才能獲得預期的培養效果,然而實際情況相反。一方面,部分教師將“國際理解”素養知識簡化為記憶、背誦相關的政治知識,甚至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導致諸多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因高中政治教材中有關“國際理解”素養知識較為分散,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形成完善的知識架構,學生“國際理解”素養提升緩慢。
(三)“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方法較單一。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重要性,但在實踐中卻存在培養方法單一的問題,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一方面,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僅僅通過傳統的說教方法,并且更加傾向于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非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培養工作中,不注重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意見,無法及時發現與改進培養方法存在的不足,盡管培養效果不佳,卻不能主動地創新教學方法。
(四)學生對“國際理解”素養不夠重視。“國際理解”素養培養中學生是接受對象,因此,學生對“國際理解”素養的重視程度給培養造成的影響最為直接。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對“國際理解”素養重視不足,一方面,對國際方面的知識缺乏足夠的興趣,部分學生了解國際知識僅僅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當務之急是充分利用時間學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至于培養“國際理解”素養可在大學中進行,因此,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放在文化課知識學習上,在提升“國際理解”素養上的各項投入少之又少。
三、高中政治教學中“國際理解”素養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育內容與國際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如采用正確的策略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提高“國際理解”素養認知。當前社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不再是單純地傳授政治知識,而是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認真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國際理解”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為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培養工作,應加深對“國際理解”素養的認識。一方面,認識到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即其不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政治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以后更好地發展。例如,部分學生將來畢業后會從事國際貿易工作,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國際理解”素養,了解國際貿易組織以及相關規則,因此,應認真講解“走進世界貿易組織”這一課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貿易知識。另一方面,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特點,做好合理的培養規劃,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積極踐行“國際理解”素養培養工作。例如,在講解“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內容時,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應構建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
(二)做好教材相關內容整合。培養學生“國際理解”素養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尤其應做好高中政治教材中有關“國際理解”素養知識的整合,使學生掌握高中政治知識的同時,實現“國際理解”素養的逐步提升。一方面,為學生講解提升“國際理解”素養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立足教材,做好“國際理解”知識的匯總,掌握相關知識內在關聯,構建完善的知識架構。例如,在講解“世界文化多樣性”內容時,鼓勵學生總結不同國家文化特點,牢固記憶,為“國際理解”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積極整合教材中“國際理解”素養知識,為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并長久地堅持,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例如,“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主要模式”授課中,為學生深入講解不同國家現代市場經濟主要模式的特點與區別,以及存在的共性等,加深對市場經濟的理解。
(三)積極創新相關培養方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的“國際理解”素養時,應創新培養方法,不斷給學生新鮮感,提高培養質量。一方面,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等,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尤其應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國際新聞,使學生了解與積累更多國際知識。例如,在講解“君主立憲制與民主共和制”內容時,為學生播放關于英國和法國相關的新聞,使學生認識到兩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的區別。另一方面,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國際知識學習、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加深對不同國家文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中國與聯合國”內容時,可組織學生開展模仿聯合國開會的交流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聯合國在國際中的重要地位。另外,應做好學生“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效果評估,與學生積極溝通,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改進培養工作中的不足。
(四)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為提升“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效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尤為關鍵。教學中,應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使學生正確認識“國際理解”素養。一方面,教學活動中注重“國際理解”素養知識的灌輸,并做好“國際理解”素養培養宣傳,尤其通過講解國際時政,培養學生了解國際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內容時,可圍繞美國大選等國際時政,講解三權分立的具體體現以及各個權力的行使機構等。另一方面,為學生講解我國發展狀況以及在國際中的地位,使學生認識到提升“國際理解”素養的迫切性,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工作開展的同時,有意識學習國際知識,盡快提升“國際理解”素養。例如,在講解“中國與聯合國”內容時,為學生講解我國在聯合國地位上提升的表現,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認識具備“國際理解”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素養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體現,教學中應提高認識,自覺落實,結合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以及“國際理解”素養內涵,積極尋找有效的培養途徑,高效完成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劉 爽.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國際理解素養培養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9)
[2]王建新.政治教學中國際理解教育的滲透[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7)
[3]肖 剛.高中政治教學中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1(1)
[4]詹玉玲.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國際理解素養培養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8(7)
[5]李冬菊.論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1
[6]蒲 進.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時事政治運用探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7]任蘇麗.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8]王愛敏.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探索——以“跨文化溝通 助北京可持續發展”一課的教學為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4)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