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基于經驗關聯介紹了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踐策略,具體包括整合知識板塊、促進思維結構化,其中整合知識板塊包含課時知識與單元知識,而思維結構化包含整體感悟、能力培養(yǎng),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經驗關聯;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教材的知識結構、編排體系以及教學中學生必備的經驗,立足于經驗關聯角度,對教材進行系統(tǒng)處理,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識結構以及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整合知識板塊
(一)整合課時知識
結構關聯可以幫助知識能力和教學發(fā)展呈現出清晰脈絡,但該種結構設計也并非是唯一性的,應該盡量避免其成為教學的限制。小學數學教學中,相關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單元知識遞進關系和并聯關系對教學流程實施靈活設計。
整合課時知識,在課程時間限制下,部分內容會被分成兩三個獨立課程。比如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課程教學中,正方體與長方體的表面積不完全計算和表面積完全計算都是在了解認識兩種立體圖形展開圖的條件下實施開展的,因此兩個課時內容之間擁有緊密聯系,其教學過程和探究方法也基本一致,為此可以進行結構調整:第一課時,內容設計為正方體與長方體表面積,結構設計為不完全表面積和完全表面積,整體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表面積計算方法與含義能夠用于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強化數學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立體圖形價值。
第二課時的設計內容為表面積練習,結構設計是學習簡便、科學的計算方法,教學目標是熟練應用合理方法對正方體與長方體不完全表面積和完全表面積進行計算,正確應用表面積計算方法,在問題解決中形成聯系實際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能力。通過該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目標,形成清晰認識,將計算方式靈活應用到實踐問題當中,深入理解知識內部,合理設計,徹底擺脫課時限制,尊重學生需求,靈活應用教材,為學生服務。
(二)整合單元知識
在教學中可以發(fā)現部分年段中的單元知識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能夠幫助教師保持教學整體性,加深學生印象。比如蘇教版教材中五年級的小數意義性質、小數加減法以及小數乘除法等教學內容,需要在學習小數過程中進行整體認識的把握,形成完整模塊。而教材在設計分數知識板塊上存在一定區(qū)別,三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都有所涉及,在六年級上冊學習分數乘除法后,繼續(xù)研究解題策略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從內容結構層面分析,影響教學整體結構,阻礙學生建構整體知識。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分數乘除法和四則混合運算等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系統(tǒng)脈絡[1]。
二、促進思維結構化
(一)整體感悟
思維結構化主要是在復習課中體現出來,復習并非是簡單重復單元知識,需要充分結合相關復習內容形成針對性的復習策略,促進學生復習興趣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復習分數乘法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復習,隨后結合自身理解設計知識結構圖,展示出單元知識體系,隨后在課堂中進行分組匯報交流,利用該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整體把握內容關系,進行積極討論和深刻感悟,補充和完善自身思維方式與認知結構。從教到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逐漸還原前人發(fā)現相關知識的過程,隨后將該過程進行結構化,使學生能夠發(fā)現該種過程性結構,并自覺發(fā)展到教材外探索中,比如通過分析乘法和加法運算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驗證除法和減法當中的運算規(guī)律,從平行四邊形發(fā)展到三角形面積。教師只有能夠熟練進行知識遷移才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能力培養(yǎng)
教師如果能夠充分掌握整體知識框架,對教學過程進行結構化設計,就能夠避免數學知識碎片化問題出現。教師在充分掌握課程標準,深入解讀、準確了解教材體系,找準學生起點的條件下,形成科學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不同年齡段特征,從習慣能力、知識積累和學習心態(tài)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準確預測學生發(fā)展趨勢,分析面對數學知識時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學生所有的相關知識經驗對其學習新知識的影響,對學生的潛力進行科學評估,為學生積極構建有利的探索、學習心理空間和思維空間,關注基礎不同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表現,突出差異性。比如將感悟統(tǒng)計思維方法融入小學整個過程當中,集中相同內容,設計扇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統(tǒng)計表、畫正字等。再如融入比較思想,從一開始對兩種類型事物數量進行比較,到比較數形結合條件,初步形成問題雛形,從比較直觀實物,到抽象線段圖,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堅持長期熏陶感悟,充分表現出結構整體性[2]。
綜上所述,無論是歸納梳理、承上啟下,還是思前顧后,都能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為學生提供基礎思想方法,強化學生學習主動性,將知識結構有效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合理應用遷移原理形成基礎的認知結構,積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徐微.樹立系統(tǒng)教學理念 發(fā)展學生數學素養(yǎng):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9(18):17-18.
[2]戴厚祥.小學數學“生態(tài)結構化”新授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走向為學而教的新授設計[J].數學教學通訊,2019(13):5-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