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珠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快樂教育理念正在逐漸地深入教師內心,走進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獲得有效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小學語文作為基礎課程,要想實現學生的快樂發展,需要由教師真正地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采取適宜的方式,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快樂教育理念;應用對策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好奇心。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天性正在被扼殺,尤其是六年級的小學生,其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會加重其心理負擔,使學生不僅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知識、技能,還難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在渾渾噩噩中舉步維艱。語文教學的實施亦是如此。面對此情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我嘗試以學生為中心,將快樂教育理念融入語文課堂,使學生獲得快樂,實現健康發展。那么,到底什么是快樂教育呢?我們要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快樂教育理念呢?下面我將就此作出詳細闡述。
一、快樂教育的內涵
新課改背景下快樂教育的提出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其倡導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可以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的熏陶下,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同時積累有價值的知識、技能等,實現有效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地踐行快樂教育理念,教師首先要以人為本,積極地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接著從教學所需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創設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技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進而將快樂根植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幫助其實現健康發展。
二、小學語文快樂教育理念的應用對策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上文對快樂教育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是踐行快樂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的。就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往往一上課就將教材中的內容堆積在學生面前。學生在還沒有做好上課準備的情況下,感到厭煩,甚至覺得老師講的內容枯燥無趣,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快樂教學氛圍的營造,不僅可以使課堂變得輕松有趣,還可以使學生放下對學習的戒備心理,及時地做好上課準備,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且在自主性的發揮下,與教師展開互動,熱熱鬧鬧地掌握語文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那么,我們要如何為學生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呢?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視覺、聽覺等感官的作用下,學生會自主地進入到積極的學習狀態之中,做好上課準備,且對情景中所蘊含的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基于此,我在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營造快樂的教學氛圍,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自主地走進課堂,積極探究。
以《開國大典》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示70周年國慶大閱兵典禮視頻。隨著振奮人心的樂曲的播放,學生會自主地將視線集中在大屏幕上。接著,在一個個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發出贊嘆。在此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由地喊道:“厲害了,我的國!”如此自然而然地營造了快樂的教學氛圍。在學生進入情景之后,我結合這篇課文,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閱兵儀式是怎么樣的呢?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場景一樣嗎?如此問題自然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地走進文本,對開國大典展開探究。這樣不僅營造了快樂的教學氛圍,還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不由自主地走進文本,為在快樂中實現有效學習奠定了基礎。
2.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眾所周知,快樂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落實,是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為基礎的。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之所以難以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是因為在教師的知識灌輸下,學生被剝奪了學習的主動權,被動接受知識,記錄老師講課的內容,死記硬背所學的知識,久而久之,將語文學習當作負擔。面對此情況,在快樂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在多樣活動的體驗過程中,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有效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感受到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如《窮人》這篇課文極具故事性,適合采取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感知。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善于模仿,在模仿中享受快樂。由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立足文本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我先要求學生在小組中自主地討論這篇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接著,再引導學生合作將這篇文章改編為課本劇,扮演漁夫、妻子、鄰居小孩等角色。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語言、動作等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演繹出來。在角色演繹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情緒高漲,對所要演繹的內容和方式積極討論,點燃了課堂氛圍。而且,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生借助言行舉止將漁夫夫婦身上善良、助人為樂的品質展現出來了。如此教學的實施,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透過角色感知到了文本的內涵,同時還在積極的體驗中,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有利于學生快樂地成長。
3.身臨其境,增強學生感知能力
學生的發展是小學語文快樂教育實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在傾聽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過程中,對文本難以深刻理解。而且,在被動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無法自主地感知文本,對文本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這也是不少學生發出閱讀很難這一感慨的原因。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要想使學生真正地實現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場景,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剖析、理解,進而增強感知能力,掌握語文閱讀方法,從而在今后的靈活運用中,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基于此,我在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立足文本內容,運用相關的教學設備,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主感知。
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了蒙古草原的圖片,藍天、白云、草原、羊群、駿馬等活靈活現展現在學生面前,仿佛把學生帶進了草原。在學生欣賞草原美景后,我提出問題:通過觀看圖片,你覺得這是怎樣的草原?學生就能發揮自主性,從不同的角度對草原展開描述,學生提到草原是遼闊的,是美麗的。立足于此,我繼續提出問題:我們所看到的草原和老舍先生眼中的草原是一樣的嗎?老舍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僅僅是在描述草原嗎?借助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對文本內涵展開深入的探究。如此教學的實施,不僅給予了學生探究文本的機會,還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文本內涵的過程中,體驗到不同的人生,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
4.尊重差異,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快樂教育的實施自然離不開學生的快樂成長。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庭環境、學習經歷等影響,存在較為明顯的個性差異。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運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按照統一的教學目標,采取統一教學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等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如學優生,認為語文知識輕松易得,不用花費太多的力氣就可以掌握,由此認為語文學習是快樂的。而學困生則認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大量的生字新詞、閱讀寫作等要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在這樣的過程中,還無法獲得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由此覺得自己在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是不快樂的。面對這種情況,要想有效地落實快樂教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實施分層教學,借此促使學生在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實現個性發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從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以此為切入點,結合教學所需,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利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以《少年閏土》為例,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利用生動的筆觸為我們刻畫了閏土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形象的感悟是學生深刻感知文本內涵的關鍵。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人物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尤其是學困生。基于此,我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結合文本中對閏土的刻畫,對不同層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學困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尋找到作者描寫閏土語言、動作的語句,通過這些語句感知閏土是一個怎樣的人;中等生:閱讀文本,找出作者描寫閏土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分析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刻畫閏土;學優生:閱讀教材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閏土的,探索作者描寫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意圖。如此不同層級任務的設定,不僅可以使每一個層級的學生都能獲得體驗、分析文本的機會,還可以使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地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進行個性解讀,提高語文認知能力。而且,在完成分層任務的過程中,不同層級的學生會獲得不同的發展,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幸福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快樂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學會抖“快樂”的包袱,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多樣的教學活動體驗中,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在掌握有價值的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享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將快樂根植到內心深處,實現快樂發展,同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梅.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貫徹快樂教育理念[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5):66.
[2]武羊.基于快樂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104-105.
[3]孟凡榮.快樂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方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24):142-14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