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菁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時代,對于農村教育來說,應當牢固樹立“統籌思想”,積極推動教育公平,這就需要在應用“互聯網+”教育方面取得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教育取得成效。對此進行研究,在分析“互聯網+”對農村教育公平的影響基礎上,重點就如何推動“互聯網+”時代農村教育公平提出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教育;教育公平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模式,對于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都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和保障性功能。特別是“互聯網+”教育的快速發展,使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這對于推動農村教育公平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就需要更加高度重視“互聯網+”教育模式在農村教育領域的應用,特別是要從推動農村教育公平的戰略高度上,大力加強農村教育資源、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創新,使“互聯網+”教育得到有效的發揮,進而實現農村教育步入良性軌道的目標,推動農村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互聯網+”對農村教育公平的影響
盡管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對農村教育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重視,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我國進一步加大了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且也在大力推動農村教育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目前城鄉在教育資源配置以及資金投入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在農村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對于促進農村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突出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農村教育領域大力實施“互聯網+”教育模式,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教育資源的共享,特別是對推動城鄉教育資源統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比如,從當前城市教育資源來看,藍墨云班課、雨課堂、慕課等取得了快速發展,這些資源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農村教育領域,因而通過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與整合力度,可以使這些資源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這對進一步促進農村教育公平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在農村教育領域大力實施“互聯網+”教育模式,還有利于促進農村教育體系建設,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通過大力推動農村“互聯網+”教育模式,可以使農村教育體系得到優化和完善,比如通過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互聯網+”教育載體,可以使更多資源廣泛應用于農村學校,同時通過大力提升農村教師的“互聯網+”素養,可以使他們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而使農村教育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這對促進農村教育公平同樣是重要的保障。
二、推動“互聯網+”時代農村教育公平的對策
(一)積極推動農村教育資源整合
通過“互聯網+”教育推動農村教育公平,一定要在整合教育資源方面狠下功夫,這就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動農村教育平臺建設。從根本上來看,“互聯網+”教育需要通過相關的硬件和軟件得以實現,特別是在當前各類學習軟件層出不窮的新形勢下,應當大力推動農村教育資源的整合,積極搭建符合農村實際的教育平臺,最大限度地提升農村教育有效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切實加大對農村地區“互聯網+”教育的調查研究工作,找出目前農村地區“互聯網+”教育的制約因素,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各類學習軟件相對較多,所有這些資源都可以為農村教育所用,因而農村地區應當切實加大“互聯網+”教育的組織體系、政策體系以及支撐體系建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互聯網+”教育能夠在農村地區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二)切實加大農村網絡教育投入
在推動農村“互聯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應當逐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力度,特別是要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地區實施“互聯網+”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將統籌發展理念應用于農村“互聯網+”教育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政府在開展教育投入的過程中,應當更加傾向于農村地區,特別是各級政府應將農村“互聯網+”教育納入預算,并且根據農村教育的發展情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互聯網+”教育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此外,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城市學校也應當加強與農村學校的戰略合作,比如城市學校在對“互聯網+”教育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的過程中,可以將舊設施贈送給農村地區,以改變農村地區“互聯網+”教育設施和設備不足的現象,而且也要鼓勵社會機構、民營企業增加對農村“互聯網+”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大力推動農村教育模式創新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在農村地區實施“互聯網+”教育,推動農村教育公平,一定要在促進農村教育模式創新方面下功夫。這就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開展農村教育,努力使農村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拓展性。比如應當更加高度重視“定制化”和“特色化”教學,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教育體系、教學機制的統計和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改革策略。再比如廣大農村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努力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特別是要在應用多媒體PPT技術、希沃白板技術等諸多現代信息技術方面狠下功夫。推動農村教育模式創新,也要進一步強化“遠程教育”體系建設,比如通過加大對農村地區“互聯網+”教育的投入力度,使農村學校可以直接關聯慕課網、學習通等平臺,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使教育資源更具有開放性,這對統籌推進城鄉教育科學和健康發展、促進農村教育公平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這就需要在發展農村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對農村教育公平的重要影響,并且要著眼于促進農村教育公平、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科學和健康發展,探索實施“互聯網+”教育的有效途徑,重點要在積極推動農村教育資源整合、切實加大農村網絡教育投入、大力推動農村教育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農村“互聯網+”教育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村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劉微雨.“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公平的思考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8):132-133.
[2]馮文全,楊慧.農村學校對接“‘互聯網+教育”之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7(27):36-3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