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惹軍
摘 要:在核心素養的一再升溫下,學校的德育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班主任老師針對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更不敢有絲毫懈怠。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均為劃片招生,本就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加之學校位于城郊地段,回族和漢族聚集,習慣迥異,問題學生層出不窮,管理也變得十分棘手。基于控輟保學所堅持的一個也不能少的政策,班主任只好將教育的核心轉向了走心教育。用愛關照每一個孩子,用心呵護每一個心靈。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努力給問題學生“一米陽光”,讓其茁壯成長,健康向上。做學生靈魂的擺渡人,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問題學生;德育;賦能教育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剛成立不久的新建學校,作為這所學校發展的見證者,建校兩年來,我們一起成長。雖說是市直屬學校,但地處城郊,周邊環境極為復雜,城鄉并存,回族和漢族聚集,學生生源背景呈現多元化的態勢,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那么,城郊學校的初中班主任怎么樣做好問題學生的賦能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多包容,少苛責
班上的劉×同學一度讓我神傷心碎!我見證了他從一個完整的家庭變成支離破碎過程中所有的失落與叛逆,自卑與不安,惶恐與抗爭,又不得不接受現實的心理過程。在那段時間里,我把所有的關注點傾注在他身上,唯恐家庭因素給他留下陰影。誰曾想,所有的努力,換來的不是感恩與理解,而是他的惡意相向。清楚地記得,一天放學時分他將一頁稿紙疊成卡片遞到我手里,我以為是什么感恩的話!誰知是一份公然挑釁的信件,我該如何處理呢?我的處理方法是冷處理。畢竟他只是個孩子,或許他長大后會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沒想到教師節的一天,他懷揣著一枝康乃馨送給我!并承諾自己擔任生活委員一職。魏書生說 “人都潛藏著組織領導能力,之所以有的人顯示不出來是因為沒有后盾,唯恐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擔不了責任。”我可以做他堅強的后盾。
他讓我明白了:教書育人,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二、多付出,少抱怨
擔任班主任以來我一直堅持家訪,總覺得上門家訪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金鑰匙,也是建立師生間深厚感情的樞紐,有利于教學相長。兩年來,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或周末節假日,我對班上的52名同學進行了全覆蓋式家訪,由近及遠,由問題學生到優秀學生。在跟家長的溝通交流中,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孩子們的性格、品行、學習環境,以及父母對孩子上學的重視程度。絕大多數的家長支持學校教育,對孩子充滿期許。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抱任何希望,更愿意讓孩子提前步入社會。正是他們的消極思想影響了孩子,問題學生才會不斷增多,而且難于管理。
家訪是“調味品”。記憶深刻的一次是去杜家溝做會考動員工作,家訪完同村的六個孩子后已是晚上10:00,孤身一人,饑腸轆轆,最可氣的是,搭不到車回家。不過可喜的是,這幾個孩子在我親自上門沒收了手機之后,學習態度大有好轉。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看好的趙×同學都考了85分!面對這樣的優秀成績頓覺一切值得!
他們讓我懂得:教育不是將一副好牌打得精彩,而是怎樣將一副差牌打得出彩!若輸在起跑線,請學會不認命。
三、多溝通,少逃避
帶實驗班的人不知帶差班的苦,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面談幾個問題學生,慢慢地發現自己變成了話癆。帶班時間越長,給學生講道理的話越多,確實,學生犯錯了,只能說他,說了不聽,還是只能說他。上學期,跟個別學生談心,一談就是一節課或一個早上,后來發現感動的竟然是自己。一天早晨政治老師哭喪著臉跑來找我,說她不帶我們班政治課了!我知道又是學生在課堂上搗亂,這種事發生的多了,司空見慣,找同學談心。后來馬×同學在周記里寫到“最害怕的是班主任講道理,也最感動的是班主任講道理。她給了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比打罵更讓我記憶深刻!”我相信,每一次談心都有回報,只是時間問題。班上的曹××同學我幾乎隔三兩天就要面談一會,不是他有多么調皮搗蛋、不求上進,而是他猶豫不決、自閉柔弱的性格。在談心中,他找到了人生的航向,開始音樂學習之旅,人也變得越來越開朗。還有王志龍同學,沉迷手機難以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家長對此也是一籌莫展。一天中午放學,他告訴我,他不想上學了,要出外打工。我沉吟良久,決定讓他自己嘗嘗生活的苦。巧的是遇上了校運動會,他很踴躍地報了跳遠和跳高,成績出乎我的意料!不但奪得了初中男子組跳遠的冠軍,而且破了紀錄。在活動中,我發現了他身上的“閃光點”!便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多次跟他交流,鼓勵他通過報考體育考上高中,精誠所至,他終于有了自己的夢想,看到他在體育場上訓練的情景我很欣慰。
他們讓我頓悟:夢想可以是遠在天邊的星辰,也可以是近在眼前的高中。若他們有夢想,就給予他們“一米陽光”,別負韶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好每個學生是職責和本分。“堅信每位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用愛感化他們,用心引導他們。盡可能地賦予他們學習之能,生活之道,生存之本。
參考文獻: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