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對于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朗讀經典特色校本,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理解傳承能力等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關鍵詞:校本課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20-02
引言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國家非常重視對小學生的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也應投入更多的精力,著力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朗讀經典特色校本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重視這一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語言能力的提升
1.語言構筑能力
在日積月累的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中,小學生的語言構筑能力和對語言的敏感度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在反復的朗讀中,小學生不僅可以理解文章的意義,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對語言的構筑能力。
2.語言的運用能力
(1)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反復朗讀經典特色校本,小學生的語感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對觀念的表達也會更加形象[1]。例如,在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我們不乏見到小學生對經典的獨特看法,很多時候其觀點令人驚嘆。如“經典的朗誦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了解古人智慧的有效途徑”,朗讀經典的作用可見一斑。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應將經典朗誦特色校本課程作為重點。
(2)書寫能力
在日積月累的朗讀過程中,小學生對語言會有自己的另一番見解,不單單只為了表達什么就寫什么,而是通過更加吸引眼球的方式書寫自己的想法。而小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其對事物感悟的加深,以及對語言的掌握程度的提升。在掌握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朗讀經典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語言的掌握,學生能潛移默化地形成對事物的獨特看法及對新事物的深切感悟;通過經典朗讀特色教本課程,其書寫能力也會大幅提升。
二、思維能力的提升
1.拓展知識面
(1)歷史普及
在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過程中,小學生會對作者的朝代有所了解,如各大思想家形成的春秋戰國時期、楚歌漢曲的先秦時期、詩歌盛行的大唐時期、文辭華麗的強宋時期、小說發展迅猛的明清時期。由此可見,在經典朗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對歷史會形成初步的了解。
(2)疆域了解
在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中,小學生會通過朗讀會了解我國疆域的遼闊。例如,《過秦論》中的“崤函之固”,描繪的是崤山和函谷關;《和登會稽山》中的“稽山碧湖上”,描繪的是會稽山。在朗讀經典特色校本課程中,小學生可以開拓視野,了解更廣闊的世界。
(3)人文精神
通過對經典特色校本課程的朗讀,小學生對人文精神也會產生初始觀念。如春秋戰國時期各大思想家的人文精神: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韓非子的法家思想等。在朗讀課程中,小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知遠高于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
2.發散思維
(1)身臨其境
通過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小學生很容易將自身融入作者筆下所描之境,從而理解作者當時的心境。例如,蘇子瞻(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小學生融入此境,不僅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思維得到發散。
(2)融會貫通
通過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小學生可以結合作者筆下所描繪之境,感受此境界下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2]。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對小學生思維的發散有著巨大作用。通過有效的課程模式,小學生的思維便不會局限于學校之內的景致,而是暢游在學校之外的浩天碧域中。
(3)束身自修
朗讀經典特色校本可以讓小學生明白什么是“束身自修”。例如,通過杜甫的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學生能明白國家是我們立身安命之根本,從而培養愛國情懷。
三、審美能力的提升
1.如何鑒賞美
(1)如何鑒賞文字
在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中,小學生可以意識到文字的美學,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中體會作者的心境。“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得卻不知冬的寒冷”中的“冬”將意境從美好的事物拉到了凜冬,從而表現了作者的心境,這里作者寄情于物,在這等美麗的情境下,無奈自己卻不能放開身心欣賞。
(2)如何鑒賞語句
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也可以將語句的美學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上文所說的“清雅得卻不知冬的寒冷”,強行將作者的心境拉回到了低點。作者前面描繪著如此之景,后面卻想到了自身的遭遇,不免觸景生情,將自身的感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小學生通過在語文課上朗讀經典特色校本課程,能夠提升對語句的理解能力。
(3)如何欣賞意境
意境在作者筆下是體現自己情感最為常用也是最為簡便的方式,在朗讀經典特色校本的過程中,小學生應當想象當時作者所描繪的意境,通過意境領略作者的心境與情感。例如,《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中所述之境,作者楊萬里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作者筆下的詩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詩中的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首詩的意境清新明了,作者用輕松靈巧的寫作手法詠唱事物的欣欣向榮。所以在經典朗讀特色校本的課程中,對意境的欣賞是小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
2.如何創造美
(1)感知美
小學生在朗讀經典特色校本課程中,對美有了初步的感悟,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美好事物,感受美好事物。
(2)運用美
通過對美的感知,小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審視其他事物所蘊含之美,他們不僅會記錄美,而且能通過自己的理解描繪出美。
(3)創造美
感知并運用是創造的前提,在自身意識之下,描繪出另一種美學動態,是朗讀經典特色校本課程的最為重要的目的。小學生在經典的熏陶下,能感知美、運用美,并創造美。
四、理解傳承能力的提升
通過朗誦經典特色校本,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得到提升,其對文字的理解、對文化的理解、對人文精神的理解都會有自己獨樹一幟的見解,而且其語文核心素養也會得到質的提升。
結? ? 語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而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職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經典朗讀特色校本課程方式的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王鳳娜.淺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2017(35):18-19.
張清國.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9(32):47-48.
作者簡介:劉淑云(1986.9—),女,江西萍鄉人,大專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撰寫的論文《情景教學促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全國基礎教育系統中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