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摘 要:以衡水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專業對某縣職教中心農村電商全覆蓋子項目的社會服務為例,對社會服務的全過程進行思考、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電商專業;社會服務;實踐情況;具體成效;思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122-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G710? ? ? ? 文獻標志碼:A
1? 實踐情況
1.1? 入戶調研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專業派出優秀調研團隊,包括兩名老師和10名電商和營銷專業同學,先后走訪了該縣區域內的200多戶農民。調研發現,該區域農民主要為家禽養殖戶,年齡在18~60歲,養殖專業經驗豐富,但科學性較差,電商認知為零。大部分農民學歷是初中、中專,極少部分是大專,個別的甚至是小學畢業。
1.2? 制訂培訓計劃
依據前期的市場調查,教學團隊和專業建設委員會經過數次研討,確定了培訓計劃,主要以開設淘寶店鋪、建設微商以及淘寶店鋪推廣為教授內容,以“讓學員聽得懂,用得上”為目的[1]。
1.3? 評議和研討階段
開班前,與當地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探討教學內容和方法,并且聯系部分學員就教學內容可行性進行商談,最終通過了前期制訂的培訓方案。
2? 具體成效
2.1? 推動新農村建設,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能力
通過此次社會服務活動,教師將更多前沿的資訊和新知識帶到農民中,除了提升技能,更多的是帶來了新的靈感,對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建設思路。電商除了可以改變養殖戶的銷售渠道,還可以將養殖業、旅游業、餐飲業等聯合起來,形成新型農村建設模式。
對受訓的農民而言,此次培訓使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形象化、立體化,讓農民將批量化的產品向個性化的產品升級,銷售收入翻三番。教師將一些電商前沿的信息傳授給學員,與自己的產業掛鉤,創新出很多新東西。例如一個山雞養殖戶,原來他養殖的山雞都是批量賣,平均一只雞售價在30元左右。大家集思廣益,將批量的山雞作為個性化寵物的身份進行銷售,一只雞的售價可以提高到100元。一些大規模養殖戶,希望能了解一些智能物流和區域鏈,對生鮮電商萌生了興趣[2]。
2.2? 參與社會服務的學生收獲滿滿
通過本次社會服務,培訓學員近200名,絕大部分學員能夠完成教學任務,開展和自己養殖業相關的電子商務活動。參加此次社會服務的還有本系的部分學生。一方面,這次培訓將課堂上的專業知識搬到了現實中,讓實踐驗證了理論知識。學生們在培訓中擔任前期的市場調查員、中期助教和后期解答員的角色。整個過程下來,大家都感覺很辛苦,但收獲了很多課堂里學不到的東西。另一方面,此次培訓歷練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走訪農民、與他們溝通和后期的知識解答等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交流能力[3]。
參加前期調研的學生,在調研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和養殖戶交流電商問題,開拓了思路,鞏固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幾個細心的學生把此次調研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凝練、整理,以此次調研為素材,完成了“農村電商特訓營”的創業項目,在衡水市第一屆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2.3? 對專業建設提供了指引
本次項目結束后,進行了內部研討,進一步明確了電商專業的教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向,培訓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由于面對的是對電商知識需求量較大的學員,產生了很多實體案例。教師將學員企業的案例匯編成集,豐富了以后的教學資源,得到了學生的一致歡迎。在培訓后續交流過程中,一些學員還聯系教師作為他們的企業顧問,幫助解決問題。教師給學員提供了知識上的幫助,個別老師還以生鮮電商、農村電商撰寫了課題和論文。這些都是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4]。
3? 社會服務的幾點思考
3.1? 社會服務能力考驗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高職教師除了要做好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提高自身社會服務能力也是核心內容。不少院校存在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睡覺、玩手機,下課后誰也不理誰的情況。當然,在教師隊伍中也存在極個別現象,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只用一兩本書糊弄學生。由于校內面對的是學生,他們極少有自己的產業和生意。校外社會人員更加注重知識的實踐性而不是理論性,這是對教師技能的考驗。
3.2? 社會服務和專業建設互為動力
在進行社會服務具體活動時,前期的市場調研格外重要,為社會服務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中期的社會服務活動給教師和學員帶來了好處,后期的總結和分型階段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教師用所學的知識傳授學員,孵化出學員的項目或產業。另一方面,學員的實體案例為后續提升教師能力、課程改革、專業建設定位、實訓室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提供了指引。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成長[5]。
3.3? 社會服務是檢驗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通過社會服務,使高職院校走出象牙塔,走進基層,走近群眾,走進企業,走近職工,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近幾年,隨著高考擴招,高職院校擴招,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高職院校辦學質量上。推進高職院校的創新,培育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開創自己的辦學特色,提升自己社會經濟服務能力,已成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
3.4? 高職電商專業社會服務的渠道有待拓寬
高等職業院校的電商專業體系已比較完善,但社會服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電商專業主要以社會培訓的形式居多,社會服務內容和模式較單一。高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定義范圍應該比較寬,不僅限于教師提供培訓方面。可以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經濟服務模式,利用高職院校自身的優勢對接區域需求。例如提供一些銷售產品類APP的建設、與本地政府部門合作建設農村電商服務項目等。還可以將范圍擴展到區域經濟的其他需求,利用自身優勢進行滿足。
4? 結束語
高職電商專業在進行專業定位和確定建設目標時,必須高度重視社會服務能力。拓寬社會服務渠道,用創新思維構建特色服務,打造品牌,才能更好地促進學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傳光.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社會服務模式構建[J].中國電子商務,2014(1):12.
[2]劉永軍.社會服務在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研究[J].電子商務,2013(5):66.
[3]高振強.社會服務導向下的現代大學組織變革——基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4(5):80-84.
[4]劉長安.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基本策略[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商報,2012(12):20-22.
[5]劉明星.地方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