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分層教學,指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引導所有學生在自己的能力所及范圍內進行身體鍛煉,使學生真正愛上體育學科。本文重點針對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教育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0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86-02
引? ?言
在小學階段,體育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深受大多數學生喜愛。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小學體育教學要想與時俱進,就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小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于體育課的喜愛程度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優勢
首先,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如果設立同樣的教學目標及考核標準,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就會倍感吃力。而使用分層教學法,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可以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進而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
其次,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率。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體能特點,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的體育項目,為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身體素質較強的學生或體育特長生可以在高層次中不斷突破自己;而身體素質稍差的學生也可以在較低層次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學習目標,逐漸樹立體育運動的信心。由此可見,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體現,可以有效提升體育課的教學效率[1]。
二、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方式過于傳統
目前,部分小學體育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無法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部分教師已經了解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卻沒有將之體現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雖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向學生傳授大量體育知識與體育信息,卻沒有意識到學生對未知知識的吸收能力。這樣,一些吸收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跟上課堂教學進度,與吸收能力強的學生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甚至對體育課堂教學產生排斥感。
2.教學方式統一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要想實現對學生個體的針對性訓練及差異化指導具有一定的難度,而教學方式的統一更是提高了體育課堂的個性化教學難度,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針對性訓練,無法充分考慮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無法充分考慮學生身體搭配協調的差異性。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總有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體育訓練任務。
3.評分標準統一
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標準化的評分方式是最常用的體育考核方式。但這種評分方式,只能讓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肢體分解動作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充分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
三、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合理性原則,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分析,并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體育能力展開教學,才能夠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次,連貫性原則,即教師應根據提前劃分好的層次進行教學設計,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連貫地完成教學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轉換教學模式,從而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與作用。
四、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教學目標
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在新學期伊始,體育教師要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能測試,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然后以體能測試成績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層,并針對每個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成績最好、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可以分到A層次,教學目標設立為學習和掌握各種體育技能;針對成績一般,但對體育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可以分到B層次,教學目標設立為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分到C層次,教學目標設立為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
2.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化地調整層次
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化地調整層次,即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現,針對進步比較快的學生,可以在一段時間后將其劃分到高層次中,實現層次的動態化調整。另外,對于學生層次的劃分,教師還需要考慮體育科目及體育技巧的影響。例如,有的學生耐力很強,而有的學生則在爆發力上更有優勢。教師在進行長跑訓練時,就可以以學生的耐力為標準進行層次劃分;而在進行短跑訓練時,則以學生的爆發力為標準進行層次的劃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而提升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3.加強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
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即教師先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再根據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最后針對不同的層次展開差異化教學,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達到訓練效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相應層次內不斷超越自我、突破極限,進而形成強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層次教學評價標準
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層次教學的評價標準。首先,在實際的分層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降低分層對學生情緒造成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要多次強調分層并不是區別對待,分層只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獲得最大的進步。其次,教師對待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支持并鼓勵不同層次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進而實現整個班級學生的成長、成才,避免因為言行不當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最后,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和變化,并體現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中[2]。
五、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課內與課外的有效結合。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還要善于利用課外時間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所學。
其次,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還要公平地進行分層,并設立公平的考核標準。即教師需要全面了解班級內的每位學生,然后制訂公平的分層標準,最大限度地提升分層的公平性,為學生的公平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還需要構建公平的評價標準,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優勢以及劣勢。
結? ? 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將分層教學有效應用到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教學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層次的動態化調整,加強體育課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層次教學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馬林.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63.
邵金晟.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9(26):43-44.
作者簡介:張莉(1976.4—),女,甘肅定西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