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主播這個行業為了迎合國民在文化與娛樂方面的需求,呈現出了一種爆發式的發展態勢。由于該行業在國內屬于一種新生的行業,網絡主播隊伍審核機制不健全,出現了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諸如“五五開”與“楊凱莉”等網絡主播引發的輿論熱點也就亟需法律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規制。為了更好地實現“凈網”目標,本文對主播法律規制的方向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正能量的加速傳播來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社會的發展與建設。
關鍵詞 “互聯網+” 網絡主播 法律規制
作者簡介:王丹屏,西藏民族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024
一、網絡直播行業概述
2013年以前網絡之中的直播平臺僅僅是對一些游戲進行直播,然而在2013年之后網絡直播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諸如MC、舞蹈、唱歌以及美食等方面的內容成為了現實生活之中越來越常見的內容,甚至于在所有的直播平臺之中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到有關于這些內容的直播,在內容的展示角度方面也引發了人們的不斷深思。據相關資料顯示,從2015到如今我國的網絡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經接近了300家。而在2016年的網絡直播也變得越來越火爆,甚至很多人將這一年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大量的網紅從各個平臺之中脫穎而出之后甚至于影響到了每一個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人。
二、當前我國網絡直播行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成因
(一)我國網絡直播行業存在的問題
網絡直播行業由于進入門檻過低而造成了行業內部競爭越發激烈的問題,而且在直播行業較高的經濟效益驅動之下也造成了直播內容逐漸朝向庸俗化的態勢發展。比如直播吸毒、直播擠痘以及篡改國歌等嚴重問題,甚至于獲得了大量觀眾的叫好聲。這種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網民心理存在“求刺激”的錯誤文化取向和價值取向,這些錯誤的取向也就推動著網絡內容越發的朝向庸俗化的方向發展。另外,網絡直播為了獲取更高額的經濟利益也對一些違法內容報以一種視而不見的態度,一些網絡主播為了牟取更高額的利潤甚至以酒駕、襲胸等行為作為直播的內容。
(二)主播收益管理方面的問題
結合長期以來我國網絡平臺之中主播的收益方式來看,最為常見的獲益方式是那種具有直接性和目的性的“刷禮物”,這些禮物的類型與價格設定全部都由直播平臺獨立完成,而粉絲通過購買這些禮物來將其送給網絡主播。主播在觀眾們打著“禮物”幌子的起哄和挑逗之下做出了一些尺度更大的行為,一些主播甚至主動去做出一些大尺度的行為來獲取更多的能夠帶來經濟直觀經濟利益的禮物,在這種情況下直播朝著庸俗化方向發展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且一些未成年人在沒有經過父母允許的情況下就擅自的動用父母的錢財來對主播“刷禮物”,而事后刷出的禮物又無法得到直播平臺的退還,也使社會之中發生家庭矛盾和悲劇的現象出現得也越來越多。
(三)行業發展狀態方面的問題
在當前我國規模相對較大的網絡直播平臺相對較多,諸如熊貓、戰旗、斗魚、YY、全民、花椒等各個平臺隨著經濟效益越發直觀也造成了競爭日漸激烈的問題,而網絡直播平臺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利益,也開始不斷花重金對一些人氣較高的主播進行聘用,并且對于主播的身價進行哄抬和盲目的提高。甚至很大一部分直播平臺為了營造出一種收視火爆的場面甚至對直播收看的人數進行虛擬的設置,而在這種虛假的經營策略之下也造成了資金一時涌入相對較多,然而市場之中的景象事實上卻是一種虛假的繁榮表現?;ヂ摼W作為當前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媒介,受到這種情況的沖擊必然會使其發展的前景受到更大程度的沖擊,進而也就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掣肘到國民經濟的進步與發展。
三、我國網絡直播行業問題的成因
(一)主播自身的原因
由于網絡直播行業對于入門者并沒有設置太高的門檻與過多的要求,甚至在學歷和素質等方面也都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由此便使主播隊伍之中涌入了大量的學歷低、文化水平不足以及低素質的人員,他們不正確的三觀也是造成網絡直播行業出現諸多問題和亂象的一個根本性原因。另外一些主播之間因為經濟利益而進行一些惡性的競爭,并且由于一些貪圖錢財思維的存在也使他們不斷對法律的底線進行挑戰,甚至于做出一些鉆法律空子的過激性行為,由此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網絡直播行業之中亂象的發生。一些年紀相對較小的主播正處于一個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夠成熟的階段,在直播行業亂象叢生的環境之中極有可能造成他們三觀的扭曲,長此以往之下這種不良的環境極有可能蔓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一些觀眾隔著屏幕看到的只有主播外表的美以及他們的娛樂精神,很難真正的意識到他們在這種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極有可能說出一些影響到觀眾行為的觀點。
(二)直播平臺自身的原因
因為國內網絡主播數量的增多以及網絡直播行業所帶來的較高經濟效益推動了網絡直播平臺數量的增加與規模的擴大,而大量的網絡直播平臺受到直播行業低成本和高收入的誘惑也就造成了直播行業內部的競爭越發的激烈。然而,即使當前網絡直播行業之中亂象叢生的問題頻頻出現的背景之下,絕大部分網絡直播平臺卻為了更多的吸引主播而不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甚至于對于那些行為低俗的主播在持以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之下還會對其進行一定的鼓勵。直播平臺在進行惡性競爭的過程中還會對一些名氣相對較大的主播進行聘用,甚至于這些直播平臺也不會關注他們是不是依靠低俗的行為而聞名,只是寄希望于這些主播的到來能夠轉移過來大量的粉絲,而粉絲的到來也勢必會為直播平臺帶來一些較為可觀的經濟利益。
(三)觀眾群體的原因
由于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一些智能化設備開始不斷流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觸到了智能手機或者電腦等媒介,而且直播行業的收視觀眾較之從前也變得越來越多。相比于網絡主播而言,低素質的觀眾人數甚至更多,其中不乏一些“三觀”不正的網民在觀看主播直播的過程中認為無論做出什么行為都不會被人知道,并且他們在這種情況下肆意的為所欲為。如果我國普遍存在的一些網民一樣只是將網絡直播平臺當成是一種發泄的平臺,在大多數的直播彈幕之后總都存在著一些污言穢語以及臟話謾罵,甚至于一些觀眾會要求主播去做出一些行為,而在他們做出這些行為之后便會為他們“刷”出相應數量的禮物,在主播的心理防線受到經濟利益的沖擊之下便極有可能會出現價值取向發生偏離的問題,而這種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直播行業的更好發展,低俗行為在網絡直播過程中出現之后無可避免的會引起一些低素質觀眾的效仿,甚至于一些價值觀尚不成熟的觀眾還會引以為傲的以為這些行為屬于一種時尚。
(四)社會文化的原因
在當前我國社會之中貧富差距大的現象使一些經濟相對困難的人出現了很強的拜金心理,而且這種拜金心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也變得越來越嚴重,而在直播行業盛行的當今金錢的動力開始從萌芽的狀態向著一種井噴式的態勢發展起來,而金錢的動力也使網絡直播行業由從前的中規中矩變成了亂七八糟的的形式。社會之中這種拜金的不良社會文化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社會亂象的發生?;谶@種情況就需要在網絡平臺發展的過程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大力度的貫徹和落實,并且更好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進行推進,保證其在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出靈魂指導的作用。
四、對于網絡直播行業的法律規制構想
(一)法律對網絡直播行業的準入進行規制
網絡直播行業問題發生的原因,諸如主播自身原因、直播平臺自身的原因、社會文化的原因以及觀眾群體等,都要求我們將網絡主播的準入規則加入到網絡直播平臺的過程之中,在要求網絡主播實名注冊的同時還需要對這些網絡主播進行道德與信譽等方面的調查,并且要做好直播平臺之間網絡主播基本資料的互通,在主播不斷于各個平臺之間流動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隱瞞行為的事件,通過對網絡主播信譽與道德的要求來對他們的素質進行大力度的保證。
(二)法律對網絡直播中的實施監督體制進行規制
雖然一些網絡直播平臺對于網絡主播直播過程有一定的監督,然而但凡有過觀看直播經驗的觀眾都會了解到這些網絡平臺的監督大都是隨機到某一個直播間之中去抽查主播的行為,而且網絡平臺的監督大都會有提醒,基于這種情況網絡主播便會在監督人員進入到直播間之后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而主播一些違法違規或者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大都是在直播過程中的一個小的片段完成的。比如當前社會之中的“楊凱莉篡改國歌”事件,我們不能僅僅看到主播自身三觀不正和責任意識與道德素質不足的問題,還需要認真的反思平臺的監督機制,如果直播平臺能夠對主播的直播行為進行實時監督的話便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證網絡直播的合法性,并且使網絡主播的行為不會與法律和道德相悖。這就需要在對網絡直播實施監督體制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專司監督的法警進行設立,并且還要為相關的直播平添工作人員適當的配置人工智能的輔助技術和方法。
(三)法律對網絡直播觀眾使命制管理體系進行規制
網絡直播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的動力和支柱便在于觀眾,網絡直播平臺之中最難管理的問題大都是集中在觀眾身上,網絡平臺作為一個服務型的行業很難對觀眾的行為進行要求和約束。而且觀眾們常常會以為憲法之中賦予了我國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而在直播間內大肆的提出一些虛假的言論,并且一些行為低俗的觀眾甚至會隨意進行謾罵或者對一些虛假謠言進行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影響到我國網絡行業更加健康和良好的發展。由此筆者以為可以要求進入直播間的觀眾都進行實名登記,如果直播間之中出現問題的話便對個人的責任進行深究和嚴懲。
五、結語
“互聯網+”更好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就使網絡直播平臺迎來了一個更好的發展契機。引發的如何對平臺進行規范,也就成為了當前網絡平臺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以法律的視角對網絡直播平臺之中的問題進行規制,可以使其更具規范性和秩序性。
參考文獻:
[1]李明魯.網絡直播內容不法的刑法應對思路.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6(1).
[2]汪恭政.網絡直播平臺色情行為的刑法規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1).
[3]孫道萃.網絡直播刑事風險的制裁邏輯.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9(11).
[4]王可寧、袁家韻.網絡直播違法犯罪問題研究.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