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及其培養學科素養的重要性再次引起教師們的重點關注,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文章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探討,可以設置合理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可以研究教材與教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投入教學情感,健全學生的文化品格;可以恰當準確評價,拓寬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教學措施,有效提升核心素養下的課堂實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方法
一、 引言
當前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核心素養教育時代。越來越多的教師致力于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研究上,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尤其是外語教師,應當致力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將從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二、 設置合理教學目的,追求有效教學,提升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之一,其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利用聽、說、讀、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教師應該全身心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目標,符合語言能力發展。例如,閩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Olympic Games” Part A部分的教學目標與語言能力分析如下:(1)學習關于體育運動、奧運的詞匯需要理解與掌握,諸如game, ring, Olympic Games, take place等。【這些體育運動、奧運詞匯作為專屬英語詞匯,只有在討論運動項目的具體語境中才需要,掌握英語語言知識需要在語境中有效運用。】(2)學習并熟練運用相關句型,諸如Did you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on TV?/Yes, I/we did.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What sports can we see at Summer Olympics/Winter Olympics?【英語句型學習掌握要求高于英語詞匯,教師提出旨在讓學生發展這單元的語言意識與英語語感】(3)學習本課涉及的歌曲“You and Me”。(4)了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相關歷史信息及其運動項目等。【奧運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學習也是很有必要,促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5)熟練地用英語描述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情況,并就奧運會話題進行簡短的概述,說說自己喜歡的運動會項目。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輔手段進行有效的情境創設,鼓勵學生多用口語表達。
三、 研究教材與教法,追求課堂活躍,提升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之一,教師需要讓學生在英語語境學習中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力求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都能隨著課程學習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活躍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 小老師與模仿秀
由于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導致了部分學生學習能力不一樣,有些學生掌握得快,可以充當小教師角色。諸如,“ask and answer”環節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這個英語活動,鼓勵成績好的學生帶領成績差的學生說英語、背單詞短語等。
(二) 肢體語言入課堂
英語學習中,部分語句難以理解的時候,教師可以捎帶一些表情動作或者肢體語言等,幫助其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諸如,學習閩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2 Physical Exercises”中關于運動項目的單詞時,用一些肢體模仿體育動作,諸如跑步、游泳、踢足球、打排球、打籃球等,一方面能讓學生猜測英語單詞,另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氛圍。
四、 投入教學情感,追求激情四射,健全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之一,在英語學習中,要讓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與優秀文化認同,這是一種個人知識素質、人文修養與行為取向。英語學習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作為教師需要投入真摯的教學情感。
例如,在教閩教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eals”時,教師將本課的教學知識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選取各種食物圖片,教師選擇幾位善于表演的學生一起模仿吃飯的場景,諸如吃面包、吃蔬菜、喝飲料、吃肉等具體不同食物的細節。教師就可以介紹中外飲食的差別,讓學生理解不同國家地區中,人們生產生活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不能以我國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去批判西方不一樣的飲食文化。
當然,教師還要掌握基本的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基礎文化知識與相關技能。例如,在閩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 Part A中,有一個教育目標就是討論飲食與健康的關系。教師需要從飲食發展史、飲食營養學、飲食分類、東西方飲食習慣等角度去簡略分析,從不同渠道去了解這方面知識,采用文字數據、圖表論證、相關視頻與圖片等方面講述如何健康飲食,當然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講述時需要同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討論。
五、 恰當準確評價,追求靈活多變,拓寬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之一。在英語學習中,教師還需要利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能夠結合評價情況進行靈活學習,讓其主動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差異化的英語評價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對于課堂上簡單的拼讀單詞練習,教師可以口頭評價即可,諸如Good. Well done. Wonderful. Excellent.等;若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說明事物或者完成英語短劇表演等高要求任務時候,口頭表揚是不夠的,需要在其他方面的獎勵評價,諸如減免部分作業、獎勵棒棒糖等。這種評價方式旨在讓學生保持一種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知曉不同年級學習英語的目標是什么,并在教師指導下從多種渠道中尋找學習資源,并能合理地規劃學習時間、學習任務。
六、 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長久的研究課題。在當前核心素養時代下要賦予學生新的學習要求。讓孩子們體驗到英語的無窮魅力,讓其帶著興趣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孫國清,王光祥.關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1(12).
[2]滿麗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1(35).
[3]劉淑建.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評價分層[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2).
作者簡介:
江曉紅,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下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