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介紹了大數據和智慧圖書館的含義,簡要闡述了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圖書館;建設途徑
1 大數據和智慧圖書館
1.1 大數據的含義
進入2012年,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2018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12月,中國擁有的網民數量為7.72億,普及率達到5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可以說,互聯網的井噴式發展,帶來的是海量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關聯,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變革的“大數據時代”。
1.2 智慧圖書館的含義
智慧圖書館是指把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設中而形成的一種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數字圖書館的有機結合和創新。目前,學術界對智慧圖書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專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有著不同的描述。從智能計算角度來看,智慧圖書館=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化設備,是通過物聯網來實現智慧化的服務和管理。智慧圖書館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征:全面感知、互聯互通、綠色發展和智慧管理。
2 大數據時代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智慧圖書館的信息安全系數低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圖書館中存在大量的計算機相關的網絡科學技術,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智慧圖書館涉及到文獻資料的機要性,也涉及到用戶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保密性,為此信息安全問題將成為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最大難題。如果有人利用黑客技術攻擊某個智慧圖書館,很容易造成該圖書館系統的崩潰,從而造成大量信息的丟失。
2.2 智慧圖書館理論體系不完善
隨著智慧圖書館給人們提供了方便的閱讀方式,智慧圖書館的普及率越來越高。雖然智慧圖書館的核心、內涵,以及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當前的理論研究體系仍不完善。首先,有一部分學者將智慧圖書館誤認為智能化圖書館,混淆了“智慧”和“智能”的概念;其次,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智慧圖書館只是簡單的物聯網技術上的延伸,對于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圖書館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認識不清;最后,國內智慧圖書館的理論體系研究缺乏核心人才,現階段的智慧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發表的建設性的文獻較少。
2.3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智慧圖書館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 盡管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熱潮,但是發展的水平確實參差不齊。到目前為止,由于缺少國家層面的宏觀指導和高端設計,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圖書館的精髓,沒有更廣泛的挖掘智慧圖書館的應用,從而呈現智慧圖書館亂象叢生的狀態。同時,我國還沒有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去約束和管理國內已經出現的智慧圖書館。這些都導致各地智慧圖書館建設中沒有全局意識,盲目開發,各自為政,很難滿足大數據的信息檢索需求,其價值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3 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圖書館建設途徑和方法
3.1 加大對智慧圖書館平臺的開發力度,推進大數據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
加快圖書館信息基礎建設,拓展信息化應用,升級改造目前的圖書館網絡,充分應用現有的智能化設備、北斗衛星導航網等,系統推進泛在網絡建設,逐步提升自身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支撐力。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傳感器等技術,借助先進的設備,將傳感器植入智慧圖書館內,建立一套成熟高效的物聯網終端平臺,實現對圖書館中人與物的全面感知。同時,要不斷推進大數據的運用,將大數據技術充分應用到智慧圖書館建設中,鼓勵服務讀者的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圖書館不斷向前發展。
3.2 建立健全智能管理系統,完善服務體系
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變化體現在數據的變化,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內容: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較高,可以收集、儲存、分析以及處理 PB級或是更大規模的數據。基于云計算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在靠近數據的云節點上進行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和研究。在滿足上述條件下,建立一套滿足智慧圖書館健全的智能管理系統,對實時數據、社會關聯數據等進行整合和分析,及時發現有價值的知識和模式,洞察圖書館發展環境和讀者需求,以智能管理助推圖書館智慧服務。
另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要與時俱進,增強主動服務的意識與服務內涵。圖書館將大數據應用到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中,利用數據對用戶的行為、意愿、業務需求、知識應用能力等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即時獲取可分析的數據,有利于提高對用戶需求預測的實時性,從而吸引用戶參與到圖書館的服務體系中來。通過多方參與的方式,促進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3.3 提高智慧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培養智慧圖書館員
實現智慧圖書館的關鍵在于完善的技術支撐,而一切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化人才隊伍的支持。對于這一項繁瑣且細致的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從事智慧圖書館工作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力度,盡快形成一支技術水平高、實干能力強的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開發和維護隊伍。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需根據智慧圖書館建設發展目標,適時加強智慧館員隊伍建設。一個合格的智慧圖書館員,需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知識以及社交素養,較強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智慧圖書館員要具備準確把握用于分析和預測的大數據的范疇、價值、狀態和周期的能力,熟練運用各種先進技術的能力。
3.4 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機制
雖然大數據為人們工作與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其面臨的法律法規問題也更加復雜。為解決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安全問題,一是要建立基于全國信息的網絡安全審查評估機制,制訂合適的周期,定期發布有關國家信息網絡的安全評估報告。二是針對圖書館,建設和完善安全防范與網絡入侵監測系統,用來確保網絡安全,保護讀者的個人隱私。最后,在智慧圖書館項目建設的政府采購階段,明確參與投標的各類企業的可信賴等級,建設相應的資質認定與采購備案制度,健全安全監測及應急反應機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大數據結合已經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需求,將大數據技術和智慧圖書館進行充分整合,從而讓智慧圖書館真正成為服務廣大讀者的智慧機構體系。
參考文獻
[1]邱慶東.大數據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探析[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6).
[2]翟源風.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探究[J].圖書管理,2018(5).
[3]井榮娟.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圖書館建設途徑解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3).
[4]王蕙.構建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幾個關鍵點研究[J].情報探索,2015(8).
[5]石國鋒.基于大數據環境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對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2).
[6]祝森生.大數據時代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幾個研究問題探討[J].圖書與情報,2013(5).
作者簡介
劉倩倩(1990-),女,漢族,江蘇省南通市人,碩士研究生,無錫開放大學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