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閱讀主要是指以閱讀為基礎,對文章內的重點信息進行篩選,并不斷提高對重點內容的識別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語言信息處理能力的一種閱讀方式。我國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探究性閱讀是被經常應用在具體閱讀教學當中的一種教育方式,但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導致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發揮。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對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探究性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探究性閱讀主要是利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疑惑為引導,好奇心為動力,將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信息的學習方式有效轉變為主動探索和求知的閱讀模式。在應用探究式閱讀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作為教學的輔助和引導者,利用各種方式誘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不同見解,并根據具體的語文教材內容,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自由地表達獨到見解,發出質疑,從而產生探究精神,并且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當中。學生通過多次嘗試不斷進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 探究性閱讀教學內涵分析
探究也就是將探索和研究相結合,并逐漸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也是對事物的現象的探索,并進行具體現象的研究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最簡單和基本的方式就是通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并且能夠利用各種方式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與和創造能力。使用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出發點與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并非只是簡單的教學需要,探究性思維是一種能力,學生通過掌握這種能力,在其他科目的學習當中也能快速地對重點學習內容進行了解和掌握,對一些深層次的知識也可以依靠自身的探究能力進行深入地了解和思考,有效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將探究性教學模式應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和創新,符合我國教育領域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探究的過程當中,可以實現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發展。將學生從以往教學中盲目跟從教材內容進行學習的方式當中解放出來,解放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二、 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作用分析
(一) 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
在我國教學當中,語文素養通常是指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發出疑問。學生產生疑惑是探究性閱讀的第一步,在這一過程當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發生思想的碰撞,利用其他學生的想法豐富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提升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激烈的探討,學生還能對教材中的內容有更為透徹的理解,將教學重點內容吃透,讓學生養成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并能夠進行獨立和理性的分析,將自己的想法積極地表達出來,也就鍛煉了學生說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將最終的結果進行歸納,并形成書面形式,鍛煉學生總結和寫作的能力。
(二) 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教學當中被普遍認可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為旺盛,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語文這門學科當中,蘊含了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內涵,但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無法將所有的信息完全挖掘出來,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獨立的探索能力,在探究的過程當中深化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探究性閱讀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背后的深刻含義,通過對文字的閱讀,了解中外人文信息,通過閱讀成語,了解我國民族氣節,并且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具體教學應用當中,古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使用探究性閱讀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晦澀難懂詞語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學生不僅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還會在生活中收集相關資料,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從而有效解決古文學習困難的問題。
三、 提高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策略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科教學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利用信息技術當中的互聯網功能,可以輕松獲取大量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將教學內容以豐富的形態呈現在學生面前,將以往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探究性。一些教師認為探究性閱讀是一種知識體系,其實探究性學習更趨向于具體內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設定明確的探究對象,提前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學生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和思路,并且具備相應的應變能力,從而使課堂不至于偏離主體,最終達到教學目的。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知識結構作為基礎,只有利用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延展,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氛圍的方式,為學生打開思路的大門,還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激烈的討論,從而提高探究性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四、 結束語
探究性閱讀學習法是一種利用人類本能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因為其出發點是來自人的內心,更具備主動性,所以受到了教育界的重點關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時期,在這一階段應用探究性閱讀教學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孟琳.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05):96.
[2]李霞.初中語文課堂探究性閱讀的設計與實踐[J].新課程(中),2017(7):31.
[3]溫金德.語文課堂“探究式閱讀教學”的應用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9):56.
作者簡介:
申寧,一級教師,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利辛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