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讓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個分支迅速發展起來,依托農村優美的環境資源和傳統的鄉村文化等獨特的旅游資源,城市居民被休閑旅游和農業體驗所吸引。以河南省為例,從鄉村旅游的特點和分類出發,分析河南省鄉村旅游的現狀問題,提出合理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河南省;鄉村旅游;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6-0157-03
在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下,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城市居民渴望逃離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鄉村旅游便順勢發展起來。與此同時,河南省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成為河南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河南省的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也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立足于城市發展的新形勢,研究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鄉村旅游的相關概述
(一)鄉村旅游
在國內,有很多關于鄉村旅游的定義。何景明先生和李立華先生認為,狹義的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首先,發生在鄉村地區;其次,鄉村作為主要的旅游區,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西班牙學者認為,鄉村旅游是農民為游客提供住宿、休閑和餐飲的一種旅游形式,可以讓游客在農田、農場或者牧場等農村環境中享受各種休閑參與活動。以色列和美國學者認為,鄉村旅游時城市居民離開城市到農村進行休閑旅游的一系列活動。英國學者認為,鄉村旅游是一個多方面的旅游活動,不僅包括各種農村生活經歷和參觀學習農村傳統文化,還包括了解農村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等一些旅游形式。
本文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研究了鄉村旅游的內涵,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現對本文中鄉村旅游的定義進行總結:鄉村旅游以近郊或者遠郊鄉村為主導因素,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戶,以傳統鄉村環境、生產生活為主要游賞景點,以鄉村特色村鎮為旅游特色,集觀光休閑、參與體驗為一體的旅游形式。
(二)鄉村旅游的特點
1.鄉村性。與現代城市景觀和農業景觀不同,鄉村旅游的景區建設點要么圍繞城市建設,要么在原有鄉村基礎上進行改造,其經營主體多為原鄉居民,所以鄉村旅游具有比較原始比較淳樸的鄉村特色。鄉村旅游給游客的是一種回歸自然體驗淳樸的感覺,無論是天然景區、人文風情還是獨特的農家菜,都是城市所欠缺的特色。
2.參與性。與單純的觀光購物型城市旅游不同,鄉村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吸引游客親自參與,在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游客不僅可以體驗到淳樸自然的鄉村景觀,還可以直接參加當地的農業勞動,如耕地種菜、農作物秋收、果蔬采摘等。在一些民俗風情、農村文化藝術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傳統游客可以直接參與當地的民俗風情,體驗獨特的鄉村文化,這充分體現鄉村旅游具有較強的參與性特征。
3.差異性。由于地處不同的地域范圍,以及季節變化的不同,不同地區的鄉村旅游也存在著顯著差異。不同的地域范圍和不同的人文風俗影響著的鄉村,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觀、氣候溫度和自然風情。例如,不同民族集聚區域之間的文化不同,使得城市親自體驗到與城市旅游和景區旅游不同的感受。當然,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溫度、不同的天氣影響下,鄉村旅游中農耕和秋收體驗,更能讓游客有與眾不同的體驗。
4.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隨著城市擴張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逐漸向往淳樸自然景觀和樸實的鄉村生活。因此,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放松精神和體驗悠閑的優先選擇。
鄉村旅游以自然的鄉村景觀和淳樸的民俗風情作為吸引游客的主要資源,對城市旅游者,以及相同區域的農村其他地區有不同類型的吸引力,所以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是城市居民和不同地域的游客。
二、鄉村旅游的分類
(一)根據空間分布分類
1.城市郊區型。城市郊區鄉村旅游主要依托大中型城市,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吸引城市居民進行短途休閑旅游,或者帶孩子進行“親子一日游”。隨著鄉村振興的理念逐漸深入,城市周邊的鄉村及時得到了最早的發展機遇,隨著土地整合和道路修設,發展速度迅猛,不僅接收了現代文明的發展,也保留了鄉村最傳統的民俗風情和最自然的田園風光。此外,由于城郊區離城市中心區交通便利,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短途的回歸淳樸享受自然風情的休閑需求。
2.景區環繞型。環繞在風景名勝區的鄉村旅游大部分是依賴與景區,主要是景區的游客為客源,還有路過景區的短途游客。我們國家的大部分風景名勝區都在鄉村邊緣,有些村鎮就是景區的一部分或者相鄰很近,這些地區也就成了鄉村旅游發展較早和發展比較成熟的村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較好。
3.偏遠區域型。隨著鄉村振興的發展和國家旅游扶貧政策的引領下,偏遠地區鄉村旅游近些年陸陸續續發展起來,晚于其他類型的鄉村旅游。偏遠區域大部分是山村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區,這些地方保留著傳統的民俗風情、自然的農耕景觀和淳樸的農業文化。正是有這些資源作為支撐,形成了農業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互融合的獨特的鄉村旅游度假區域,吸引了長期居住在城市的游客。
(二)根據鄉村旅游的內容分類
1.休閑度假型。城市居民選擇鄉村旅游,目的是在休閑度假過程中享受淳樸自然的民俗風情,參與體驗農耕、播種、施肥和秋收等各種農作物生產過程,觀賞各種奇花異草的別樣情趣,欣賞會發光的蟲魚植物的獨特樂趣,參觀學習不同年代不同建筑風格的歷史文物和古跡。
2.參與體驗型。這種類型的鄉村旅游,主要是讓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能近距離溝通交流,舉行鄉村所特有的民俗風情慶典活動,以及傳統的節日表演傳統娛樂項目,讓城市居民能親自體驗鄉村的傳統習俗,進一步了解鄉村的生活。還可以開展一些春耕秋收活動,以城市中青少年為對象,為他們提供機會親自參與,深化對農民農村情況和農業生產的了解。
3.農業產品型。鄉村旅游不僅包括優美的自然風光、傳統的民風風情,并且農業文化又是一種不同于景觀民生的鄉村旅游資源。同時,農業文化也是鄉村旅游資源的豐富和發展,是自然環境建設的傳承和延續,是傳統歷史文化的豐富,是開發鄉村旅游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在城市居民休閑游賞過程中,農民以特色農產品的形式提供給游客,讓游客直接體驗消費,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新型手段。
三、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第一,基礎設施建設不盡完善。目前來說,河南省鄉村旅游主要發展在城市的近郊和遠郊地區,以及風景名勝區周邊區域,在服務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不管是靠近城市中心區還是依靠風景名勝區的鄉村旅游區域,都只是注重經濟收益或者是作為城市中心區和景區的附屬產品,基礎設施和環境營造都沒有完善。在公共服務和公共衛生方面,大部分采用的是家庭式民宿的服務標準,消防設計和衛生條件不達標,只是在價格上稍微便宜,安全衛生都沒有很好的保障,某種程度會影響城市居民的體驗感。
第二,對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認識不足。河南省鄉村旅游起步晚,發展比較緩慢。從目前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節奏來看,大部分的鄉村旅游僅僅停留在表層,只是生搬硬套地在住宿和餐飲的低水平進行服務,旅游項目毫無特色,基本不注重提升農村文化和鄉村景觀的建設,不從當地的特色景觀資源優勢進行挖掘,不考慮當地的民俗風情和農業文化的優勢,整體缺乏地域特色和農業文化內涵。
第三,農產品單一,特色開發不夠,品牌意識不強。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較晚,目前存在的共同性問題是產品類型單一,沒有地域特色,沒有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主要以家庭式民宿休閑和農家樂為主,缺少創新性設計和文化層次的挖掘。這種鄉村旅游形象不能讓城市游客有深度體驗和特色性體驗,也影響著鄉村旅游的特色吸引力和游客的回訪率。同時,鄉村旅游中農戶的營銷意識和營銷手段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售后服務不盡人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鄉村旅游自身的發展。
第四,市場運作不完善,經濟效益不夠。河南省地域跨度較大,地域性比較明顯,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在某種程度上更能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和鄉村旅游業態。但在各地,目前的農業旅游資源開發模式過于相似,大部分都是采摘、農耕參與,沒有新意。某些區在發展鄉村旅游時不考慮自身特色和地域特點,照搬其他地區發展模式,沒有真正結合自身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浪費了大量的資源,也未能得到理想的經濟效益。有時,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破壞了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物古跡,也會導致這些地區鄉村旅游吸引力的停滯或者下降。
四、河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
第一,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和保護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首先需要科學的指導和統一規劃,其次需要政府和村鎮的共同協調經營,以實現自然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任何忽視科學規劃的鄉村旅旅游盲目發展,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阻礙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規劃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一定要在政策的指導下,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利用生態資源,順應市場規律,避免急于追求經濟利益的盲目發展。
第二,傳承歷史,科學合理追求效益。目前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有專家學者認為,快速發展鄉村旅游對當地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有一定的破壞性。但實際案例表明,在鄉村旅游開發以前,很多鄉村有比較獨特的傳統文化和值得保護的文物古跡,破敗不堪無人管理,未能體現其價值;正是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這些傳統文化和文物古跡帶來了宣傳性和保護性措施,通過提高當地居民的專業認識,開發中進行完善的修復保護,讓這些傳統文化和文物古跡延續下來,并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第三,政府主導,政府引導市場穩步發展。早期鄉村旅游的發展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發展,政府及相關專家沒有給予科學的指導,導致鄉村旅游發展緩慢,形式單一。國內外很多案例和研究表明,沒有政府的指導,鄉村旅游在發展初期很容易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對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造成過度破壞,影響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政府引導市場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主導模式,公平競爭,營造健康合理的發展秩序。
第四,完善管理,平衡經濟效益。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有很多開發模式,比如政府對道路進行維修,企業對房屋進行改造,村部進行基礎設施營造,農戶進行經營,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幾家投資者利益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是利益均衡的重要力量。首先,鄉村旅游開發之前,政府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如道路、垃圾處理和雨污排泄等建設,然后進行充分調研做好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在市場上引導下,多方位進行旅游開發,避免相同地區出現相同的旅游項目,重復開發影響經濟收入。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監督監管體制,政府、市場和經營者互相監督,能建立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鄉村旅游市場環境。
第五,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基礎設施。在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處于總體落后的狀態。在鄉村旅游項目開發中,政府需要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監管制度,避免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已經建好的基礎設施,要注意完善監管制度,保證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提供最大的服務價值。
“基礎是生態,內涵是文化,關鍵在服務。”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要務,要在服務下功夫,政府要對服務者進行綜合培訓,如餐飲衛生、住宿安全和接待禮儀等,還要對各項質量和安全進行指導監督,將鄉村旅游的有關從業人員培養成有經營理念和服務理念的實用技能型人才。
五、結語
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非常迅速,不同區域的鄉村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和各種類型資源的特點,都研究出具有地域特性的發展道路,并在國家提倡的鄉村振興背景下,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文化旅游是鄉村旅游的的熱點類型,依賴現代觀光農業、自然環境、歷史古跡和傳統地域文化,促進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的發展。本文對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一些意見和措施,通過河南省鄉村旅游發展促進城市和農村地區之間的效益互動、完善產業體系、重構生活空間,進而實現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寧澤群.農業產業轉型與鄉村旅游發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
[2] ?王云才.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模式[J].旅游學刊,2006,(4).
[3] ?徐福英.山東省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1,(3).
[4] ?宋子千.鄉村旅游發展的新事物——旅游合作社[N].中國旅游報,2009-02.
[5] ?李祥林.湖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6] ?王曉南.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探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3).
[7] ?馬勇,趙蕾,梁丹.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探討[J].經濟地理,2007,(2).
[8] ?范黎麗.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演進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9] ?唐代劍,池靜.中國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