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注重對知識的教學,與知識相比更為重要的應是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鍛煉,小學數學學科的主要學習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在現代化教學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老師應將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能力作為教學第一要義,以下內容將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老師
一、 引言
教育部近幾年提出關于中小學生的教學改革,其中要求小學數學注重提高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放入數學教學目標之中,合理規劃和安排課程。從長遠學習的角度分析,增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是為學生日后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在數學教學中展開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不斷地探索。
二、 在小學數學中開展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 為步入初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人們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家長會給學生報課外輔導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一步一步邁入更高的學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在校期間老師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講解已經到位,學生在課外輔導也只是將理論知識進行二次學習,本質上沒有任何變化,還給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步入初中之后數學知識難度增加,對于學生數形結合思想、邏輯思維的要求更高,學生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會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進程。由此可見,小學階段展開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負責。
(二) 為正確分析問題創造可能性
小學生的總體思維能力不足,其本質原因是生活經驗的缺乏。教育不僅是教育學生對知識的吐故納新,也涉及用知識啟發生活,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在學校學習中可以使用,也可以幫助學生處理日常生活問題,彌補生活經驗的不足。“教育”一詞分開來看,“教”即在校期間教育學生鍛煉學習技能,“育”即培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學校所學的知識。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數學問題,同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安排語文寫作順序,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使用較為頻繁。基于對學生學習和生活兩方面的教育而言,小學階段展開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 便于小學數學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上述兩點重要性皆是對于學生而言的,其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老師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小學數學的知識點之間具有聯系且難度不大,通常一個知識點在另一章節會發現較為相似的內容,所以解題方法也相差不大。學生若是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便可以做到融會貫通,老師只需稍加指點,學生便可以自學知識點,將類似知識點舉一反三,會給老師減輕不少負擔,正常教學工作可以更加順利地進行。新課標教學改革中將小學課時進行壓縮并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加入核心素質教育內容,這一變化要求老師必須提高學生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自學技巧。所以在保障老師正常教學角度來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必要的。
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 充分發揮學習興趣導向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且尚未進入青春期,叛逆程度不高,老師在開展正常教學工作時會更加容易。同時小學生又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去了解世界和汲取知識,老師可以更容易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育小學生需要足夠的耐心,老師在正常上課時可以先設置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學生積極踴躍回答問題激發對于當堂課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進行“分數”這一章節講解時,老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大家可以把一塊餅干平均分給我們班上的每位同學或者更多的人嗎?”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這時可以自然地引入下一步,“分數可以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利用分數我們可以將一個東西分成一百份或者更多份,大家想不想學呀?”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將會達到最高點,他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通過一個這樣的問答環節老師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分數”的定義,在課程結束的最后,老師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在‘分數學習這堂課中大家都有不俗的表現,值得表揚,老師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同樣可以投入足夠的熱情,好不好?”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對于分數也有了具體的定義,明白分數就是解決整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利用此類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集中程度,便于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學形式是多樣的,數學老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具體分析。
(二) 充分發揮習題練習鞏固作用,培養學生全方位立體思考
邏輯思維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常常有多種解題思路,學生只有敢于嘗試每一種解題思路,才能從中獲取最佳解題方式,嘗試的過程便是全面分析問題的體現。所謂“熟能生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練習多,從每個方面都進行分析之后總結除了“巧”。以四則運算中的減法運算為例,在進行20011-11運算時,小學生可能還會進行列式運算,其實可以直接將個位數和十位數相減得出最后數值。老師可以將這種方法教給學生,發現兩個數雖然位數不同,但是個位數和十位數相同,可以直接將個位數與十位數相加減,通過計算得出結果。同學們發現其中的規律之后老師可以給他們布置加法運算,進行類比計算,加深對學習方法的掌握。這一解題思路就是建立在邏輯思維之上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靈活使用可以更加簡便地解答數學題,學生在一點一點累積的過程中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積攢起來,日后可以利用邏輯思維將難度較大的數學題進行簡化處理。總而言之,習題訓練是積累的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在每個章節開設,沒有局限性,利用習題訓練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離不開一定量的數學習題訓練。
(三) 拓展數學知識點涵蓋面,實現數學問題結構細化處理
數學老師在安排課堂教學時單單利用教材之中所提及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對數學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更有利于鞏固教學效果,所以老師通常會結合當堂知識點布置課外習題。老師在安排習題時需要考慮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查和培養,比如“1+2+3+4+5+6+7+8+9”一題,按照正常從左往右依次相加的方法需要進行多次計算,會消耗大量的時間,通過觀察我們可以將該式子轉化為“1+9+2+8+3+7+4+6+5”,這樣一來便可以得到四個“10”和“5”相加,口算便可得出答案。通過這一習題的訓練,將單純的相加拓展到加法交換性的作用,實現了知識點的延伸,學生也可以鞏固對加法交換性的認識,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解答數學問題往往不是一次計算就能解決,整個解題過程涉及多次運算,這時就要求學生將每一步解題思路寫下來,剛開始老師布置作業時,可以硬性規定必須將每一步的解題思路寫在旁邊,一來可以避免學生不獨立思考,二來出現錯誤可以直接發現具體是哪一步出錯,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同樣以“1+2+3+4+5+6+7+8+9”一題為例,學生們很容易出現五個“10”相加的錯誤,這一錯誤是因為學生想當然認為式子中有兩個“5”相加,通過書寫解題思路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出現失誤。由此可見,拓展數學題知識面和細化數學問題結構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數學老師在安排習題時應該高度重視。
(四) 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利用邏輯思維思考問題
檢驗老師教學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看學生是否會運用,小學數學題型包括選擇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多種類型,這些題型都適合使用邏輯思維能力解決,但學生具體在運用時需要老師發揮引導作用。比如選擇題可以利用排除法,將不可能的答案一一排除,可以省去計算的過程,但排除法并不能解決每一道題,有些類型題不適合使用排除法需要具體計算才能完成。在數學學習中小組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數學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保證每組成員中既有數學程度較好的,也有數學程度有待提高的。分組之后將一些難度系數較小的題目留給學生自己解決,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開發每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有話敢說”,一般在老師面前學生不敢發言,會局限自身思維,而在同齡人面前可以毫無保留地暢所欲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身的想法,也可以聽到其他同學的想法,有利于數學思維的活躍,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小組合作采取“精準式扶貧”,每個數學程度不好的學生都可以向成績優秀的學生請教問題,實現數學學習方面的進步;成績優異的學生則可以在幫助差生的同時鞏固自身的知識,拔高自身能力。總之,老師應該為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機會和可能性,在使用中不斷提升自己。
四、 結束語
綜合分析以上論述內容可以得出,無論是從數學老師的教學質量角度看,還是從學生長遠的學習的角度來看,邏輯思維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能力。老師只有在不斷嘗試中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學才會更加有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配合同樣不可或缺,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得到全面提高,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康秋英.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魅力中國,2019(15):269-270.
[2]王友軍.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外交流,2019(11):390-391.
[3]許惠.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19(8):118.
[4]劉世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文信息,2019(8):121.
[5]賀慧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人文之友,2019(14):224.
作者簡介:陳麗英,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