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能力,對學生的認知、思維意識等多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新媒體視域下,多種媒介相互結合,使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為此,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應該牢牢把握住新媒體發展機遇,進而借助新媒體強大的功能優勢,為學生講解更加豐富、形象、立體的數學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以此強化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新媒體;小學數學;閱讀能力
學生在數學思維品質發展過程中,閱讀能力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學生數學學習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較高的數學閱讀能力不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條件,還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要求。但是,由于小學數學教師受注重因素影響,使其在日常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與計算能力,忽視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內化,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并不十分理想。新媒體視域是指將網絡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媒體,主要由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以及移動媒體構成,這也為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式。在新媒體視域下,對于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文主要以新媒體視域下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初探,進行以下幾點分析,以期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長足發展。
一、 點燃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勢必會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而興趣也是學生能否參與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寓教于樂也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最高目標。為此,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依然成為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基礎條件。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心智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天性活潑貪玩、愛聽故事是學生的主要特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將古今中外的數學故事引入其中,以此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做好鋪墊。在新媒體視域下,教學工具發展愈發多元化,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有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新媒體引進小學數學教學之中,為學生通過播放有趣的插圖、動畫、視頻等故事內容,讓學生快速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愉悅,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借助插圖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優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克和千克》這一課時,教師應該牢牢把握新媒體教學優勢特征,進而為學生精心設計有趣的“超市購買水果”動畫,點燃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工具,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再出示“超市水果區域”情境圖,學生通過閱讀插圖,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幫助學生構建1克與1千克的概念,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估量體積、質量的意識,使學生在新媒體身臨其境的體驗下,自身的數學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 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
閱讀方法作為開啟閱讀活動的鑰匙,是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基礎。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教師應該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與講解。當然,相比于語文閱讀、英語閱讀,數學閱讀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其閱讀方法也不盡相同。另外,數學知識涉及許多知識內容,如數學定義、公式、概念等,其內容不同,閱讀方法也存在差異性。如對于數學基本概念與基本定義,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咬文嚼字,進而讓學生通過逐字閱讀到逐句閱讀,充分內化數學概念與定義的內涵與意義,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印象,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增強數學閱讀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促進學生未來發展。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中,面積基本概念“物體的表面或者封閉圖形的大小”時,教師可以發揮新媒體教學作用,利用新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一段flash動畫,其動畫是一支小蠟筆畫用黑色畫出長方形的外框,再把內部涂抹成紅色,讓學生辨認出紅色部分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幫助學生從直觀的角度更好內化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概念,同時讓學生閱讀面積基本概念,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或者封閉圖形的大小”面積定義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內化關于面積知識,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值得小學數學教師注意的是,在學生數學閱讀中,教師應該發揮指導性作用,借助新媒體,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使學生順著正確的閱讀方向進行有效閱讀,便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避免學生出現盲目閱讀問題,增強學生數學閱讀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發揮新媒體運用優勢。
三、 豐富數學閱讀內容,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過程中,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閱讀能力培養效果的核心因素。在過去小學數學閱讀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的現象,其原因是與學生閱讀環節中沒有身心投入有較大聯系。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穎的閱讀教學方式,以此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變革,打破固有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限制與阻礙作用。在新媒體視域下,教師應該把握促進機遇,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并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數學基本概念、符號以及專用術語等內容,并不斷探索數學題目中的隱藏條件,以此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分析與理解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什么是余數?”“有余數的除法與之前所學的除法是相同的嗎?”“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等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提升學生數學閱讀的有效性,促使學生逐漸養成閱讀意識,加深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內容理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不僅適用于語文閱讀,在數學閱讀中也同樣原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閱讀學習的內容還有許多,但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在新媒體視域下,新媒體已然成為豐富閱讀內容的重要路徑,也為教師與學生的課下互動創造了便利條件,教師可以將與學生學習有關的數學素材上傳至班級郵箱、班級群當中,便于學生回家下載閱讀,實現課內與課外閱讀的一體化,為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奠定基礎,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 合理優化閱讀教學內容,提升數學閱讀教學效果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閱讀教學都將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作為終極目標。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其作為最終歸屬。為了進一步實現教學終極目標,教師可以著手以下幾點,應用有效措施。其一,合理優化數學閱讀教學內容,如若沒有合理規劃數學閱讀教學活動,難以達成預期教學目標,使其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認識規律以及接受能力等多個方面,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使小學數學閱讀教學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其二,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貫穿于小學閱讀教學之中,由于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背景、接受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學生與學生間有較大的差異性,使學生的閱讀功底各有千秋,為此,小學數學教師立足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利用差異化閱讀教學法,并合理借助新媒體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形象化、趣味化,有利于提升數學閱讀教學效果,實現數學閱讀教學形式的創新。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購買文具、乘車買票、存零錢”等生活場景故事,“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出示主題圖,學生通過有效閱讀,知道買東西要用人民幣,而且要愛護人民幣。由于學生個性差異,在例1和例2的學習中,對于數學閱讀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實物觀察,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元、角、分;對于數學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結合主題圖進行學習,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參與購物活動,認識商品的價格,并掌握購物方法,使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更高,數學思維更加靈活,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與分析能力。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閱讀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意義。為此,在新媒體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意識到閱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進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應用新媒體教學工具,將其與新穎教學方式相結合,打破固有教學模式的壁壘,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規律、接受能力等方面,合理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內容與環節,以此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日常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李敏.新媒體時代下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及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8):130.
[2]李義浩.基于新媒體時代下小學數學閱讀的方法和對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71.
[3]楊萬生.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探究[J].數學大世界,2017(1).
[4]鄧文輝.新媒體時代小學生數學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J].明日風尚,2017(11):214.
作者簡介:肖連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明溪縣瀚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