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形勢對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國教育體制下,中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語文教學中,中學生缺乏創新意識,本文就如何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
一、 引言
現代社會,人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包含創新的成果。可以說如果沒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人類不會有現在的社會文明。從古至今,人類從最簡單的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科技時代,最主要的精神還是離不開創新。曾有專家指出,世界未來的競爭,包括創新思維的競爭,知識產權的競爭和創新體系的競爭。如果沒有創新,那么時代就會停滯發展。
二、 中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如果要對中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保留其優勢,去除其糟粕。中學的語文教學是為了學生以后的文學素養打下一個良好的根基。
初中學生的朗讀能力和閱讀能力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朗讀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完成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在朗讀中可以直擊文本,能夠進入文本所營造的意境,品味其蘊含,了解作者的情感與文采的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但目前由于應試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出現了忽視朗讀,弱化朗讀教學的現象。學生為了節省時間去做題,刷題,通常都是去默讀。也就導致了有的學生朗讀不通暢,無法準確地把握文章所能表達的情感,也就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閱讀對中學生語文學習來說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課內閱讀能夠讓中學生體會語文教材的基本知識,能夠豐富其基本的文化素養。而課外閱讀更是能夠讓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到課本外的知識,能夠了解大千世界所蘊含的各種豐富的文化。提高閱讀能力,不僅僅是做好閱讀題,更是給學生自己積攢了濃厚的文學底蘊。對此,經多方面研究,筆者給出了如下的教學建議。
(一) 教師方面
1. 組織學生有序朗讀
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不會將朗讀課文作為教學環節,采取的普遍方式是課下讓學生自己去預習閱讀課文。這就很難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真地去閱讀。在課上,簡單的閱讀也只是成了教師能夠有時間寫板書或者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問題的教學內容。
教師應該在制訂每課時教學計劃時,就應該設置好相應的朗讀專項,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才能夠抓住本文的宗旨,做到把控整個教學過程;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進行不同方式的朗讀課文,體現朗讀的層次性。例如,在學習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課文時,教師在學生朗讀時配以優美的音樂,調動整個閱讀的氣氛,讓學生去嘗試配音閱讀,一步一步地引導,從而慢慢地了解整個文章的整體感知。
2. 指導學生閱讀的朗讀技巧
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就是會發現有的孩子是發音不準,針對這些問題,要加強地方性方言與普通話發音的對比。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反復訓練,糾正發音。重要的一點還要指導學生進行重音的處理,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讓聽眾能夠產生聽覺與心靈上的美感。強調著重一下停頓的處理,讓學生懂得如何停頓,朗讀者可以順心通暢地讀完整篇文章。最后加上語速,根據文章的感情來對語速進行處理,如何激情,如何抒情,如何緩慢。能夠讓聽者感受到一個舒服的聽覺體驗。
3. 指導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
朗讀的模式是發出聲音。而閱讀,通常都是默讀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有關的閱讀方法簡單明了地傳授下去。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多學多練,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領悟。閱讀對于學生來講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事,教師要做到閱讀是快樂簡單的。和學生一起拓展閱讀,分享閱讀。
(二) 學生方面
1. 充分預習課文內容
對于中學生來講,課文內容的提前預習可以幫助他們大概了解一下文章的背景。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后,遇到類似的閱讀題目,就不會感覺到一籌莫展。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都是來源于教材的拓展。
2. 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簡單地說,就是有一個會學習的方法。會學習的孩子才會有一個好的成績,無論做什么,因為有方法才會獲得成功。《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地對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提出了要求,學生應當運用好的學習方法去下功夫。比如背誦課文時,要先抓重點字詞背誦。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在上課時,要明白自己聽課的目標是什么,帶著目標去學習,抓住老師講的中心內容。
3. 豐富自己的閱讀
大量閱讀好的課外書,有益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更能提高自身閱讀理解能力。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閱讀大量的有益的課外書,才能夠像古人說的一樣下筆如有神。名藝術家新鳳霞老師,六歲時開始學藝,不忘閱讀名著。最終成為一代作家。只有多讀書,多多去學習書中的寫作技巧,構思方法,還有作家的寫作手法,才能夠提高自己本身的寫作技巧。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和獲得語感,去熟悉和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最終提高語文能力。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教師進行教學,更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的結果。一群優秀的學生,離不開一個優秀的老師。良好的教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完成一個良好的教學內容。對教學的創新改革,本質上就是對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一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教師要明白學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教師要知道學生需要的是什么?學生要明白教師所表達的是什么?要明白教師所傳授的是什么?二者只有相互相融,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三、 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具體策略
(一) 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現在的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雖然國家提倡素質教育,進行了新課改,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應試教育以分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只會枯燥無趣地去應付學習,甚至產生了厭學。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以學生為主,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每個學生都有天生的創造能力,他們對于未知都有探索性,教師應該做的是,不可以輕易地否定他們。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和幫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任何創新模式都要有一個基礎知識的儲備。穩固的根基才能夠擁有一個高樓大廈。基本知識儲備不夠,創新能力也就不夠。學生一定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在構建未來知識大廈時可以有一個強大的基本功做地基。學生要擁有廣闊的思路,這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了解的信息越豐富,處理問題能力也就越強。
(二) 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時,學生應該有質疑的心理
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人,教師雖說是整個教學任務的主體,但學習主體是學生。學生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思維,在老師進行教學時,如果有疑問,應該大膽存疑。提出疑問,鍛煉自己的主動思考思維,教師的教學模式應該采用的是引導教學。啟發學生去學習,去大膽提問,讓學生懂得不怕出錯的道理。因為產生疑問,學生本身就會集中注意力去解決問題。對大腦的思維開發有著很好的幫助。
(三) 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自主完成學習
學生的創造性是由教師的開放性決定的。教師只有放手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才會有一個創造性的思維,教師再加以輔助。學生在進行自主討論時,會提出不同自己的假設,提出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慢慢地就會加強能夠解決問題的思維性,然后加強與其他人員的合作性,從而能夠增強合作意識。學生從一個不知到知的過程,就是一個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過程。
(四) 提供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情景
情景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這樣的場景,能夠去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可以讓學生去大膽地設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結合所學習的內容。進行作品的人物換位思考,從而更能直接容易地去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四、 總結
要完全地去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性,單單是培養語文學科的創新模式是不夠的,語文會在以后的課程學習中占據一個主要的地位。可以加強學生語文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也是有一個主體的作用。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知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夠逐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君明.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上),2019(12):93.
[2]田得軍.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32):54-55.
[3]袁浩倫.情境教學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00-101.
[4]楊金娜.淺談閱讀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7(9):59.
[5]任雄.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教學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61.
作者簡介:
李慧,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