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本文主要分析當下小學課外閱讀的現狀,分析原因,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指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幾個策略,以期給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部編版
小學語文教學經過了多次的課改,2017年正式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教學系統,可見國家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高度重視。通過課外閱讀,能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而且優秀書籍里面蘊含的精神力量,能夠幫助小學生初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 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當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良莠不齊,普遍存在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量少、盲目選擇閱讀書籍等問題。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從學校、家長、自身等方面探究成因。
(一) 學校因素
學校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影響不容忽視。學校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場所,個別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設施建設還有待提高,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場所。一些學校以分數為考核標準,沒有制定合理的課外閱讀評價制度,導致教師只重視課堂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課外閱讀訓練,沒有定期跟蹤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和及時檢查學生閱讀效果,這些勢必會影響學生對閱讀的重視。
(二) 學生因素
小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心智尚未成熟,很難自主選擇恰當的課外讀物。特別是在浩如煙海的課外讀物中,良莠不齊的課外讀物更增加了學生選擇的難度。部分小學生課外閱讀偏愛低智化的書籍,且帶有一定的從眾心理,喜歡市面所流行的書籍如漫畫《男生女生》以及《淘氣包馬小跳》之類的小說;新課標要求小學生的閱讀總量為145萬字,顯然是很難完成,不排除很多是囫圇吞棗的應付性閱讀和功利性閱讀;特別在互聯網和微時代,學生嚴重缺乏紙質閱讀的興趣,學生對影視和動漫和手機游戲的興趣遠遠高于課外閱讀;小學生課外閱讀水平整體不高,很難實現知識的遷移,把課內閱讀教學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地運用于課外閱讀中來。
(三) 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響孩子閱讀的重要因素之一。實際上,由于不少家長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認識不到位,不主動購買書籍,也不對孩子閱讀提出明確要求,更無法踐行親子閱讀,這些勢必接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
(四) 社會因素
自從國家倡導全民閱讀之后,全社會逐漸重視閱讀,但是整體上閱讀的外部環境還欠完善,而且由于存在盜版,以及一些非法書籍的出版,這些也會影響小學生對課外閱讀書籍的正確選擇。如果學生讀了大量質量不高的讀物,不但無益于閱讀能力的提升,反而導致其價值觀出現偏移。
二、 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2017全國開始實行部編版統一教材,教材減少課內閱讀的篇目,加大課外閱讀的比重。部編版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在教學中的地位,對閱讀書目選擇、閱讀方法等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方案。
(一) 激發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部編版教材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互聯網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孩子選擇趣味性、知識性、文學性統一的課外讀物。比如兒童天生喜歡童謠故事,因為故事能夠給孩子無限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就可以從童話故事入手,再如孩子天生喜歡大自然,就可推薦《昆蟲記》讓學生閱讀。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個性化的閱讀,經典著作年代久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除了部編版推薦的作品,要教給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允許學生讀“閑書”,讀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作品,擴大閱讀面。
小學生最容易受父母、同伴的影響,要引導家長協助孩子閱讀,讓孩子在大人陪伴下無壓力閱讀。同伴共讀,也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可在班級建立讀書角,師生一起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分享自己所讀的故事和閱讀心得,同時要對孩子閱讀行為適時鼓勵,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此外,要在班級樹立典型,評選“閱讀之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競爭局面。
以聽促讀,推薦學生觀看《朗讀者》《中華詩詞比賽大會》等節目,讓學生感受經典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閱讀經典的熱情,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朗讀和閱讀的水平。
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貴在長期堅持。教師要硬性要求學生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因為只有廣泛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才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二) 上好“和大人一起讀”內容
部編版語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讀”十分重視親子共讀活動,一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八次,目的是讓家長直接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協助教師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挖掘這一板塊,強調家長養成讀紙質書籍的習慣,通過微信等方式把閱讀篇目、讀書方案發給家長,指導家長輔導孩子閱讀,以提高讀書的實效性。
家長陪伴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要和孩子共同選擇課外書,為孩子準備充足的書籍,以滿足孩子的閱讀需要。此外,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不是強迫孩子閱讀,避免孩子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壓力。
(三) 切實開展好“快樂讀書吧”的教學
部編教科書設置“快樂讀書吧”目的是為了避免課外閱讀的邊緣化,讓課外閱讀走進教材,并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快樂讀書吧”與語文課堂教學同步,教材要求每個學期組織兩次活動。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讀書活動中,愛上讀書。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笑與淚,經歷與成長》為例,教師要精心設計整個教學活動,比如提前讓學生了解《童年》《小兵張嘎》《草房子》三部小說,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預測策略,通過看封面,讀目錄,猜測相關內容。上課可以通過播放三部電影的經典片段,出示一些名家對這三部小說的點評,激發學生的看原著的興趣。引導學生閱讀《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塞煙囪》《夏天里的奇想》等經典片段,體會成長中蘊含的笑與淚,與同伴交流讀書感受,分享閱讀的快樂。課后要求學生制訂閱讀計劃,爭取每天看幾個小節,半個月完成課外閱讀。要求學生至少要掌握三種閱讀方法,通過博覽、通讀、精讀,能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之間關系。
為了配合“快樂書吧”的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還出版了“快樂讀書吧”叢書,供師生在課堂上閱讀交流使用,這套叢書涵蓋古今中外名家名篇,體裁十分豐富,幫助一線教師解決選擇什么書籍的以及怎么讀好書的難題。
(四) 做好閱讀1+X的教學
部編教材明確把延伸閱讀納入教學中,幾乎每一單元都有相應語言水平的課外閱讀篇目,對課內教讀課文進行補充,旨在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有效提高課內外閱讀效益。
1+X是教學的創新點,要求完成教讀課文之后,要拓展延伸,把課內與課外閱讀有機統一起來,通過課內外閱讀的相互滲透,實現閱讀遷移。當下出版業發展迅速,由線下延伸到線上,但是卻很難找到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優秀作品,人教社出版的《語文素養讀本》,為教師指明了閱讀的方向,可以作為師生課外閱讀的選本,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不斷提升語文素養。
教讀好一篇文章后,要進一步打開學生的閱讀空間,教師要鏈接到有相似風格的其他作品,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并讓學生讀思結合,讀寫結合,進行仿寫。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讀課文是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民間故事魅力和其中蘊含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課后要指導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等古今中外優秀民間故事。
閱讀是分層次的,閱讀首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大概了解書籍的內容,然后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分析觀點和歸納出作品的結構,還要學會比較閱讀,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閱讀能力的形成是由淺入深,呈螺旋上升的階段,學生閱讀內容要由淺入深,低年級適合閱讀圖文并茂的繪本,主要閱讀童謠、兒歌及簡單的兒童故事為主,旨在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中年級推薦閱讀短篇的文章,并初步接觸《西游記》等長篇小說,中高年段要讓學生學會精讀,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欣賞、品味作品,賞析段落和分析篇章結構,真正地理解作品。課后可以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認真寫讀書心得。此外,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進行,教師要積極探索具體可行課外閱讀的檢測標準,檢測學生閱讀效果和對學生的閱讀態度、閱讀過程進行跟蹤評價。
三、 總結
在統編版教材理念的指引下,教師為學生埋下熱愛讀書的種子,并讓這種好習慣伴隨學生的一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讀書的快樂,成長為一個富有人文素養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3]顧艷梅.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28(4).
[4]周玉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
[5]陳秀美.小學生課外閱讀引導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5).
[6]萬國琴.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7]羅良建,張建,秦雨洲.新高考和部編教材背景下的小學課外閱讀教學路徑與策略探析[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8.
[8]殷汪洋.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淺探[J].語文天地,2018(10).
[9]吳霞.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2019.
[10]徐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7.
[11]樊麗麗.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指導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8(15).
作者簡介:
徐建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