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微課逐漸在小學課堂教學領域中廣泛推廣開來,并成為小學領域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微課憑借其主題鮮明、精巧簡短的特征成為學生廣泛歡迎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對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研究,旨在通過研究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怎樣利用微課創建高效課堂。主要突出微課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作用價值,通過系統分析得出了微課有助于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結論,對于高年級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高年級
一、 引言
隨著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微課這種新興教學方法逐漸融入課堂教學當中,符合新時期的發展潮流,能夠輔助現代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為此需要對微課實踐應用過程進行深入探索。在微課技術的支持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將變得更加自由、開放,他們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認知訴求去實現自主學習,也能根據個人認知缺陷去整合豐富的微課資源。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處于飛速發展狀態,且獨立自主意識逐漸萌芽,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切實尊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訴求,以微課教學去優化數學教學結構,從而切實改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使其實現有效學習,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二、 課前回顧實現前傾性教學
愛種子教育理念下認為教育目標并非是傳授現有的內容,而是激發人的創造力,喚醒學生的價值感和生命感,教育也并非是簡單的文化傳播,還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工作。在愛種子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自學能力,確定學習目標,監督自身學習策略、自主評價學習成果,即學生能夠實現想學、會學、堅持學和善學。而微課的出現為實現愛種子教育理念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支持,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實現科學自主學習。小學高年級數學相關教學內容擁有明顯的抽象色彩以及理論性質,而教師單靠多媒體放映和口頭講授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點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徹底理解知識點的具體內容,不能充分掌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其需要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有機融合,并在后期教學過程中做好知識鞏固,繼續學習,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微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和學習資源,將其有效融入課前教學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初步形成合理的知識框架體系,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種總體感知和串聯,為課堂正式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采用微課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強化自學效果,從而全面改善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逐漸養成獨立學習、能動學習的好習慣。
在設置前傾微課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內容的針對性,微課中不僅包括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還需要涵蓋下節課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合理設計預設導入部分,促進前后知識之間的有效連接,把實際教學過程和微課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針對小學高年級設置前傾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錄制關于課程內容的導入視頻,隨后利用課前十分鐘為學生播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小數性質》相關內容中,設計導語環節時,便可以通過該種方式進行。該節課主要是在對小數讀寫和小數意義有一個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在錄制導語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呈現出小數意義與寫法,使學生形成回憶,隨后為其展示2.50與2.5兩種數字,引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為后期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通過微課設置課前導語,能夠起到課堂教學前的預熱效果,激發學生探索精神與好奇心理,帶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進行鋪墊,保證課程順利實施。
三、 微課突出教學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各個學習階段中,都需要教師重視學生興趣激發,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而微課的有效利用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提升,能夠擺脫傳統乏味的教學方式。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促進微課和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能夠提升課堂趣味性,增加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提升課堂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環境與情感取向,由此確定微課內容與視頻重點,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調動小學生的認知能力。
小學學生自身的想象力發展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習小學高年級的幾何圖形相關內容時,如果圖形構造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則通過文字便可以使學生了解圖形樣式,并有效解決具體的問題。但如果圖形的構造十分復雜,同時題目中還沒有給出圖形樣式,學生在想象力限制下,便增加了問題的解決難度。就像是學生在學習關于多邊形面積相關內容時,因為多邊形比梯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內容要復雜得多,特別是復雜的圖形組合,單純通過圖形展示和文字表達是無法闡述清楚的。同時大部分學生都面臨著理解和想象的難題,無法激發學習興趣,為此教師需要提供有效輔導,利用微課視頻來彌補想象力的不足。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教學趣味性,可以針對組合圖形制作其形成過程動畫,并配置吸引學生的旁白與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其開展實踐操作,結合微課中的具體內容共同進行圖形組合操作。教師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指導學生通過理論知識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最后將不同平面的面積進行累計計算便能夠掌握整個圖形面積。證明課堂中利用微課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趣味性,同時還能鍛煉學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 微課創新學習方式
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當中也順應了我國推出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滿足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對于全面開展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具有積極意義。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教學功能便是可以切實改善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優化小學生的主體參與行為,讓小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靈活安排數學學習計劃,從而全面改善小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其實現學習進步,經歷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如此,不僅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還將讓小學生一生受益,使其真正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微課技術創新教學形式,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學習行為。
微課這種新興教學資源,主要是以五到十分鐘為基礎單位制作教學視頻,通過趣味性引導方式帶領學生走進課堂正式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自主進行課前探索,充分吸引學生興趣。該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整個課堂中的主導,能夠自主決定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
微課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為此在微課教學過程中,除了保證基礎教學質量之外,還需提高微課視頻引導性,從而幫助學生盡快跟上學習進度,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積極分享微課視頻。比如騰訊、網易課堂等里面都擁有反饋機制,能夠在學生課后復習結束后提供反饋信息,提高學生對于微課參與度,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此外,因為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自主進行課后學習,還會結合課程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并將相應的視頻傳送到學生手機里面的App軟件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課下時間自主學習和觀看,隨后針對微課視頻進行提問,通過積分獎勵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興趣,學生價值也可以積極參與到整個互動當中,能夠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狀態信息,隨后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提高學生整體效率。
五、 化繁為簡高效學習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因為抽象性、枯燥的數學知識而備受折磨,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心理。而通過微課視頻能夠把課堂學習時間有效分割成不同的幾個階段,從而緩解學生的厭學心理。比如可以將十分鐘作為一個基礎單位,劃分成數個小節,各個小節還擁有不同的主題,各個主題之間層次分明,呈現出一種階段性遞進形式,逐漸從淺到深地滲透進入,幫助學生從易到難化解整個部分,把抽象的知識內容轉化成具體的形象內容,幫助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收獲更多的知識。
比如在講解小數性質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把一課時分解成不同部分,分階段為學生講解知識,利用微課深入解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即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后的零不會對數的性質與大小產生任何影響,為此在開展十分鐘階段性微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理解難度較大的文字內容轉化成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接觸到的例子,設置教學情境,比如:小花和小藍一起到文具店中買東西,小花買了一個橡皮用了1.5元,而小藍買了一個鉛筆用了1.50元,則兩個物品的價格是否相同?學生可以開展分組討論,隨后由教師進行統一講解,其實1.50和1.5都是一元五角錢,因此兩者的價值是相等的。
通過插入微課視頻,為學生解析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把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引入數學課堂,代替煩瑣難懂的文字解釋,進一步簡化教學內容,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探索。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全新的教學資源,其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后,有效轉變了落后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小學高年級數學課程的吸引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對于小學高年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使用微課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為其日后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惠尹.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應用初探[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9,35(7):74-76.
[2]吳文娟,紀美玲.微課:走近數學文化的新途徑——小學數學文化類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9(16):76-79.
[3]葛興祖.微課角度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J].學周刊,2019(16):142.
作者簡介:
何雪梅,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城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