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新,特別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所以他們還不能對具體的數學知識進行完全的理解。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探討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它對小學的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教學知識,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然而,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有效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不僅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實際的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一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教師和家長們都對它很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師觀念的影響,一部分的數學教師還沒有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進度,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發展。然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小學的數學教師通過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具體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為學生創設各種數學教學的情境,它還能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靈活的掌握,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一定的條件。
此外,由于情境教學的模式主要是以具體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然后由教師進行設計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它在實際的設計和應用的過程中一般不會偏離教材的內容,它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讓教師更加明白具體的教學目標,從而進一步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同時,在小學的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還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對具體的數學知識進行輕松的學習,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一) 對數學教材過度的依賴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的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過度地依賴數學教材。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很多教師都是完全地按照課本對學生進行講解,就連習題也是書上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由于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度地依賴課本,所以他們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一些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這并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 學生不能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依舊沒有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他們依舊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這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還直接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時,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也會大大地降低,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
此外,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愿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因為他們認為那樣是浪費時間,他們只注重教學的結果和學生的數學成績,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找不到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具體的數學知識更不能進行完全的理解。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不斷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對具體數學知識的理解,就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從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
(三) 教師不能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好的課堂環境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的前提,更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進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并不能對課堂環境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同時,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以及愛玩的特點,所以他們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經常出現走神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如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對課堂的紀律進行好的管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強對數學教學過程的管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措施
(一) 設計故事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故事是激發學生興趣最好的手段,所以教師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們設計一個故事模式的教學情境,用故事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由于數學故事是數學知識的一個具體的形成過程,所以在實際的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設計數學故事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加強學生對具體數學知識的認識,讓學生能對具體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從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體積和體積單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個“烏鴉喝水”的故事。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烏鴉為什么把石子放到瓶子后就能喝到水了呢?”。學生通過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加深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其他的動畫或者是故事對這部分數學知識進行情境設計,然后學生通過具體的故事對體積這部分內容進行思考和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發現具體的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地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二) 設計實踐操作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操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自己去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同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設計實踐操作的教學情境,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以前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的影響,教師們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數學教學的進度,他們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并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小學的數學教師一定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實踐操作的教學情境,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不要為了提高教學的進度就將圓的特征直接地告訴給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先自己動手做一個圓,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談一談圓的具體特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加強了對圓知識的掌握,還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教師在進行實踐操作情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其操作不僅僅停留在數學知識的表面,它還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操作情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數學知識點的融入,從而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創設有趣的情境,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并沒有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更加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這樣才能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此外,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教學,不僅能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能不斷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對學生的建議和觀點進行采納,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認識鐘表》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個提問的教學情境,問學生一些問題如“鐘表上一般都有幾個針組成?”“這些針的名稱分別是什么?”。這個時候學生就會進行思考和搶答,在學生和教師的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了解。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還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活躍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在輕松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的知識。
此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他們在實際的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離開教師的指導。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的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必須不斷地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地了解學生對具體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能理解的數學問題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想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不斷地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一定的條件。
參考文獻:
[1]丁紹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探討[J].新課程,2018(4):188-189.
[2]呂健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都市家教,2017(3):48.
作者簡介:
尚淑娟,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關鎮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