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管理系統目標能否高效實現,不僅受到管理方法與手段的直接影響,更受到來自文化的深層次影響。在學校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致力于用生態的眼光,不斷探索適合本校發展的管理新樣式,以“四重四得四啟”為建設路徑,為廣大師生員工營造一種和諧、幸福的管理文化氛圍,使他們既有對“當下幸福”的追求,又有對“未來幸福”的探尋,從而使廣大師生員工在主動成長、自覺成長中自我實現、自我超越。
關鍵詞:管理文化;建設路徑;文化價值
管理是一門科學,一種系統化的并到處適用的知識;同時管理也是一種文化。隨著現代教育管理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大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校管理系統目標能否高效實現,不僅受到管理方法與手段的直接影響,更受到來自文化的深層次影響。因此管理文化不應是掛在墻上的口號,而應是基于“人性”而來,確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健全人情化的管理制度,創設人文化的管理環境,使管理文化成為落在實處地對廣大師生員工的關懷,用底線約束、用情懷呵護、用動態激勵,力圖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校管理走向文化自覺,使學校成為有溫度、有情懷的文化場,使管理文化成全“人”的發展和飛躍,助推學校教育事業走上科學、健康的發展之路。
一、?重制度?得師道?啟自覺
學校管理其根基是一種“人治”的文化觀念。在學校制度的建立上我們以“守住底線、滿足需求、服務成長、保障發展”為目的來制定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給廣大師生員工營造一種向往、享受和自在自足的成長空間,使制度擁有恒久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學校文化中最為恒定的力量。
教師層面,我們強調依法辦學,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準則,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學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通過制度層面的考量守住底線,以此提高全體教師對師德師風的認識,增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助推教師走向更高的境界。針對教育、教學實際,制定了《鯉城區實驗小學崗位職責》《鯉城區實驗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明確“人文敬業?博學善教?樂群思進”的教風,關注教師需求,服務教師成長,保障教師發展,使管理有序、有效。我們還不斷優化激勵機制,如制定《鯉城“大開元寺普賢獎教基金”獎勵實施辦法》《鯉城區實驗小學績效考核方案》《優先評優晉級原則》等,大力鼓勵、表揚先進團隊及個人,通過他們傳遞熱情,傳遞正能量,激發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精細化、人本化的制度跟進,使全體教職員工內心激發出愛與善,保持良心、良能、守住底線,回歸師道,成就學生。我們欣喜地發現在“重制度?得師道?啟自覺”的路徑中,學校的制度文化擁有了朝氣蓬勃的活力,催人奮進的動力,激勵著大家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教育使命合二為一,這也是辦學活力的源泉。
二、?重儀式?得溫暖?啟能量
學校管理需要剛性的制度文化來建立界限,更需要柔性的情感力量來鑄成堅固的心理契約。因此在管理文化的建設中,我們將儀式感的建設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飽滿的儀式感為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打入一針強力雞血,讓其擁有切切實實的存在感,帶著對教育、對工作、對學習,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真切地感知美好生活,熱忱地面對未來前路。讓學習、工作和生活變得莊重而有意義,讓同樣平凡的日子也能發光發熱。
每學年初,我們總會為新教師舉行“入職儀式”,發自肺腑的入職心語,語重心長的領導寄語,簡單而樸實但卻激發新教師的職業神圣感,提升自豪感,增強責任感,強化身份認同和自我意識,堅定職業信念,為即將開啟的職業生涯注入溫暖的力量。每年“教師節”,學校領導總是早早站在大門口迎接老師們,聲聲祝福,鮮花遞送,幸福滿懷;卓吾文學社的社員們則代表全體學生走進班級,張張賀卡,禮輕義重,表達感恩;讓全體教師職業幸福感油然而生。“三八婦女節”,趣味運動,豐富生活,凝心聚力,展現女職工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頒獎典禮”,營造氛圍,讓優秀教師獲得成就感、榮譽感、自豪感,打造正能量……
三、?重學習?得自為?啟自覺
在學習型社會中,在互聯網時代下,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聰明的組織和個體都選擇了“學習”。學校更應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成為學習型組織的榜樣和典范。一直以來,我校著力建設支持教師學習的管理文化,注重學習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努力幫助教師提升自主學習、團體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之在持續的學習更新和充實自己中,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思想認識,保持工作的激情與活力,在“三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革新自我”中,不斷助力教師成為一個能夠面向未來,不斷創造并推動自身成長,提升自身價值鍛煉的人。
(一)?創環境重堅持,在接受習得性學習中完善自我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我們認為,教師不能讓自己的精神成長史一片空白,而應該把讀書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做一個有深度的好教師。為此,我們長期致力打造“書香校園”,為教師創設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先后建設了教師閱覽室,馨園閱讀吧,晨曦書吧等開放學習空間,同時,開辟工具書專欄,每學期征訂上百種教育期刊,方便教師借閱學習。
除此之外,我們還致力于“雙堅持”學習活動。堅持“請進走出內外并舉”,如邀請福建師范大學心理系葉一舵教授做關于《積極心理學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做一個快樂、幸福的教師——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的講座;邀請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福建省心理學會理事長連榕教授做《生涯輔導與學習輔導》《學生核心素養與學習心理》的講座;邀請福建省特級教師、泉州市教科所教研室主任劉香芹老師做《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探究評價與科學新走向》的講座;邀請鯉城區進修學校教研員劉學林老師做《部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的講座等。同時我們也不忘創造條件讓教師走出去,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區各級各類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學習新知識、新理念、開拓新思路,在交流中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同時帶回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堅持“線上線下雙軌同行”,如平日里我們堅持開展每周一次的年級教研活動,兩周一次的學科大組教研活動,為教師創設學習交流的平臺,校本培訓學習已成為一種常態。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們擁有了更多途徑和方式去完善教師的發展活動,如通過建立工作坊,視頻沙龍,線上互動交流;通過微信群隨時隨地推送學習材料,推送研平臺、創先泰克教育云等,讓教師足不出戶也能學習教育大咖、專家導師的思想與方法,觀看名師課堂教學,參與在線交流互動等。抓行動重科研,在研究發現型學習中提升自我。
在教師個人學習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我們著力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在研究發現中助力教師提升自我。如開展師徒結對,同課異構,發現不足,學習經驗,縮小落差;年級公開課,相互切磋,取長補短,橫向支援;校級公開課,共磨共研,集思廣益,縱向引領;教師們在“筑臺階、爬樓梯、橫支援、縱引領”的集體教研中,努力探索,走在學習的路上!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四重四得四啟的管理文化,通過為全體師生員工提供各種資源和幫助,讓他們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安全感、成就感,為他們注入幸福滋養,使學校逐漸成為一種讓師生生命無限生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鄒燕.論我國中小學校長管理能力的提升[J].經濟研究導刊,2017(3):181-182.
[2]魏姝芳.精細化管理:讓校園文化煥發新生[J].教育,2017(10):66.
[3]張鴻雁.中學校長管理學校的方法和技巧[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7):88.
[4]顧孟武.依托團隊建設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J].天津教育,2017(3).
[5]姚姿如,楊兆山.“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意蘊[J].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簡介:
蔡曉芹,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