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樸琴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得到多方面的關注。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就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農村小學生由于閱讀面狹窄、教學資源不豐富等因素的限制,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不濃厚,語文教學效果不理想。將情境用于農村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豐富的知識內容,還可以改變農村學生消極接受知識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
所謂的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整合一切教學資源、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創設的一種教學場景或氛圍,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合理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而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心智機能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如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進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淺談一點自己的理解,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進展。
一、運用多媒體再現情境
語文知識豐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日新月異的科技,又有平凡瑣碎的生活,天文地理、藝術歷史等無所不有。農村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有些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運用多媒體再現情境,把學生帶入真實的情景中,從而縮小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認知。
例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語文《太空生活趣事多》,課文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這些有趣的事情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農村學生沒有參觀過科技館,對文中所描述的內容很難想象,如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必須把自己綁在睡袋里。在太空中走路,必須穿鞋底帶鉤的鞋子等,從而影響學生對課文全面有效的理解,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再現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關于太空生活的視頻或圖畫,做成課件,看著畫面上讓人大跌眼鏡的生活,學生被有趣的太空生活深深地吸引,他們仿佛插上想象的翅膀飛躍到奧妙有趣的太空中,恣意瀏覽,有效激發學學生的探究欲望,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得以高效落實。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畫一幅太空生活圖畫,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二、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小學生都愛表現自己,農村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活潑開朗,不喜歡被教師圈禁在教室里。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創設表演情境,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角色扮演,演繹課文內容,從而把靜止的語言文字通過直觀的表演生動化、形象化,激發興趣的同時,還加深學生對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的理解。
例如,教學二年級語文《小馬過河》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馬、老牛、松鼠、小馬媽媽,演繹小馬從最初的猶豫過河到后來果斷過河的過程,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小馬第一次過河在聽到老牛、小松鼠等人的勸告后,復雜矛盾的心理,以及聽到媽媽的教導后,豁然開朗的心理路程。從而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而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并且學生要想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說話語氣和肢體動作,無形中加深讓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不僅增添了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讓他們明白課文中蘊含的道理。試想,若教師采取傳統說教式的教學,向學生強硬灌輸課文道理,還能取得這樣理想的教學效果嗎?
三、設計問題激活情境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學生思維的開始。有效的問題不僅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可以激活課堂,活躍課堂氛圍,保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一步步接近課文的核心,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教學二年級語文《畫楊桃》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教師緊扣課文的關鍵詞語“畫楊桃”在導入新課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誰畫楊桃?(2)怎樣畫楊桃?(3)楊桃畫得怎樣?(4)老師是怎樣評價“我”畫的楊桃的?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這些問題囊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只要圍繞問題展開閱讀,就能快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觸摸中心思想。由此可見,提問不是心血來潮,想怎么問就怎么問、想問什么問什么,而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一定的規律,從而真正彰顯提問的藝術魅力。
總之,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將此方法運用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情境中充分理解和體驗,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鐘欽.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
[2]代小軍.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新課程(上),2018(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