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蘇梅
摘 要:進入新世紀,教育領域更注重新課程改革,教學已經不再是古板的知識傳授,而是在學習知識基礎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養成。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探索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學方法的改進是重要的環節。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層出不窮的教學方法讓教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素質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更是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全新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教學平添了活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創建,為教學活動帶來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將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方法。
一、通過情境導入課文,拉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
小學生的思想不成熟,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學生學習的動力就在于對未知世界的渴求。所以,老師上課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應該通過巧妙的語言表達和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學生能夠進入學習的世界。學生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總是不耐煩,老師要在上課之前,通過利用語言表述或者是多媒體技術將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情境化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提前認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因此,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充分地鉆研教材,針對教學內容創設出合適的情境,在教學課堂正式開始之前將情境表現出來。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科學創設教學情境主要包含有兩個角度,第一是科學導入,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審視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能夠把握學生學習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提升專注力,從而全身心地進入課堂學習當中。老師通過優美的語言或者是多媒體技術的文字表述、音頻展示和視頻展示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可以盡快地進入課文情境之中,從而強化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通過一種審美的方式讓學生走入語文課文當中。第二,激發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當中的情感。在語文教材當中不乏文質兼美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凝聚著中華文字的美感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展開語文教學的時候,老師需要通過文章當中的情感來引導學生感受我國文字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遐想和情感,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
二、想象作畫,讓學生感受語文的意境之美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合理地運用圖畫法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想要展開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境,畫圖是主要的手段。在語文課文中主要是通過語言對情境進行描繪,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將內容通過畫圖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便能將文章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在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當中利用畫圖的方式是可以將課本中的內容形象化的,也符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容易被學生接納。老師在運用畫圖法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適當地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課文中的內容通過自己的想象利用畫圖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能夠極大地擴充學生的抽象思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畫圖法再現課本情境,不僅讓畫面有“形”還有“情”,這樣才可以通過畫圖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教材所描述的情景之中。
三、依據情境展開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建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氛圍的輕松活潑。當課堂創建情境已經不能滿足于課本內容授課的時候,老師便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和社會當中去,讓學生近距離對周圍的生活產生認識。老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可以加以描述,帶領學生體驗真實的生活情境。當學生進入某一個情境之中去,便能夠達到體驗情感的境界,老師可以在這個情境之中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將對生活中的感性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知識,讓學生對課文當中的知識和生活當中的知識有效結合,提升對作品的理解和評價能力。在情境活動當中,老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刺激學生對課文深入探究的欲望,對課文中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升探究合作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解讀課文,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經驗的聚集地。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融入情境化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便能夠充分理解課文知識,全面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登全.情景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背影》一課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51.
[2]劉曉琴.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有效教學:談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0):142-143.
[3]次仁德吉.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狼牙山五戰士》一課為例[J].西藏教育,2017(12):10-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