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禾青 賀立



摘要:指出了互聯網改變著職業教育的環境、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從混合教學理念、混合教學實施、混合教學效果評價、混合教學改進與保障4個方面設計問卷進行了調查分析,得出了調查結論,可供在實際教學中,對混合教學推進、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教學;線上線下;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19)17-0001-03
1 調查概況
1.1 調查背景
互聯網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社會變革。社會轉型升級對職教人信息化水平提出新要求,對職業教育有更高的期待,職業教育信息化是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互聯網創造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正在以改變一切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及交往方式,也改變著職業教育的環境、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基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是移動互聯與傳統教學的整合。混合教學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泛在學習”與“傳統學習”進行融合,更好地將“普適教育”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較好地滿足職業教育新的職業素養要求,服務于教育信息化的目標,為學生以后終身學習提供新思路。
1.2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就混合教學理念、混合教學實施、混合教學效果評價、混合教學改進與保障4個方面來設計。本次淵查利用暑假信息化學習交流的機會,由課題組在貴陽、武漢、十堰三地通過發放紙質問卷,現場回收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收回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16份,涉及100多所職業院校(有學校填寫兩份)。從參與受調查的對象看,超過一半的教師都是青年教師(表1),這說明各職業院校傾向于選派年青老師來接受信息化的培訓。而且參加信息化培訓的老師多集中在專業課領域(表2),反映各院校更愿意由專業來推進信息化,由各專業教師來引領信息化教學。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關于混合式教學理念
在受訪的教師中,打算和已經進行混合式教學的占94.5%,而且已經有老師進行4學期以上(表3),說明絕大部分老師認為混合式教學是必要的,而且愿意在此付出行動。
在進行混合式教學必要性方面,約74. 31%的受訪對象認為很有必要,只有2.75%的認為不需要(表4),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在年青受訪對象中(教齡在10年以內)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老師認為混合式教學可要可不要、不需要或不清楚。可見混合式教學要想真正落地,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學習內容方面,關于線上資源,有超過90%的人選擇視頻資源,可見大家認為開展混合式教學,視頻資源是首選,但是為了與傳統教學相互銜接,超過70%的人認為傳統的文本資源必不可少。有98%的人認為線下學習的主要任務是答疑解惑,但同時也有81%的認為線下應該學習課程的新內容(表5、表6)。
在對學生參與混合學習的信心方面,大多數老師還是有信心的,但也有超過25%的老師不太有信心或完全沒信心(表7)。這表明,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需要學校進行適當的引導,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慢慢適應和接受。
2.2 混合式教學現狀方面
在受訪學校中,對混合教學有強制性要求的只占5.5%,超過一半的學校對混合教學沒有相關要求(表8),可以看出從制度安排層面,不同學校的要求是不一樣(沒有調查是什么原因導致制度設計不一樣),這也反映各院校對混合式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通過在線平臺經常與學生交流的老師只占13.76%(表10),同時也有34.86%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仍采用傳統模式,完全沒有線上教學(表9)。
2.3 混合式教學評價方面
在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掌握是否更深入與全面方面。認為遠遠不如傳統課堂的教師比較少,但絕大部分老師認為混合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表11)。
2.4混合式教學保障改進方面
在影響混合式教學因素方面,排在前兩位的是學生參與程度、教學資源豐富程度(表13)。在線上學習資源改進方面,資源的分類、方便使用排在第一位,同時對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也有所要求(表12)。在混合式教學保障措施方面,依次排名為:教育教學資源庫、網絡教學平臺、技術支持服務、師資培訓、網絡交互工具(表14)。
3調查結論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對于混合教學理念,提交問卷的各位老師普遍都可以接受,但在實際教學中,混合教學推進的現狀、實施效果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校保障制度和激勵政策滯后,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任課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兼顧線上和線下,加大了任課老師的工作量,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是建立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意愿的前提下,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些學校生源質量比較好,推進起來相對容易,但大部分學校在實際推行中不盡于人意。還有就是資源不足,制約混合式教學的推行:線上資源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國家級的資源庫,學校自行開發的資源由于財力、人力的限制,很難達到混合教學的要求。
現在的互聯網社會,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伴著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互聯網對教學的影響是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職業教育至少要做到順勢而為,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推行勢在必行。首先,學校層面必須重視,將混合教學寫進人才培養方案中,確定線上教學的比例,圍繞人才培養方案來出臺相關保障制度,這樣才能整合資源。如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課時量的系數計算等。其次,新生一入學,教務部門就應組織對混合教學的宣傳,讓學生理解、接受新的學習模式,鼓勵學生進入教學平臺學習,組織專業團隊在線上與學生適時答疑互動,讓學生對線上學習產生興趣。第三,資源庫的建設,單靠一個學校的力量,是無法保證數量和質量,建議建立校際合作機制,相互優勢互補。對已有資源庫,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生學習利用。
參考文獻:
[1]朱麗镕.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2]李迎.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
[3]張樂天.“互聯網+”視角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應川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6):93-96.
[4]凌越,高職院校應用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6):41~43.
[5]俞 顯,張文蘭,混合學習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7):14-18.
[6]魏曉會,鄭小軍,國內混合學習的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7):75-78.
[7]高文杰.論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影響[J].職教論壇,2016(28):62-68.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項目:湖北省職教學會科學研究課題(編號:ZJGB201854)
作者簡介:段禾青(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會汁教育。
通訊作者:賀立(1973——),女,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