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游強



摘要:簡要介紹了后為一名景觀設計師從接到項目實地調研后,自我的頭腦風暴與理性思考,并最終促成該項目策劃案落地的設計歷程;總結了當代的景觀設計師,如何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運用“跨界思維和業主意識”的創新設計思維,加強跨學科、跨專業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去拓展設計的思路和眼界,深入地挖掘地域人文內涵,為產品本身植入可持續的生命力和經濟動力源,協調人、地、自然三種之間的關系,促進項目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社會認可,并最終實現項目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項目策劃;跨界思維;業主意識;學科融合;文化旅游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71-03
1 引言
伴隨著國家對環境的高度重視及互聯網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園林城市和旅游景點,通過網絡被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也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刷朋友圈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人們對于“景觀沒計師”的認知定格在城市的化妝師或美化師[1],讓業界的一些景觀從業者,產生了一定的誤解,他們可能會過多地片面關注自身專業的相關技能,而忽略攝取其它專業的知識。希望通過以下的闡述,讓人們對“景觀設計”這個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引發對傳統景觀設計模式的思考,要求景觀設計師具備全局的理念,運用“跨界思維和業主意識”的創新思維,給項目準確把脈,為建設方提供決策依據,全過程指導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最終滿足人類需求和實現社會效益。
2概況
鎮江位于長江三角洲,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是歷史上重要的漕運的樞紐城市,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此段古運河由平政橋至大運河口,全長約16.7km,沿河共有15座橋梁,其中新、舊虎踞橋(明遺址)和丁卯橋(東晉遺址)為文物古跡,剩余12座橋梁為建國后陸續新建橋梁,古運河經過的地塊用地性質,規劃上基本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及商業金融業用地三種用地性質為主(圖1)。
剛接觸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業主是要設計一條鎮江古運河夜景亮化工程,當時收集來的前期策劃資料和規劃資料較為零碎,感覺業主對于項目的建設意愿較強烈,定義為省重點督辦項目,但是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分期建設的開發思路。
實地調研完,本著對業主高度負責的態度,運用了 “跨界思維和業主意識”全新景觀設汁理念,說服政府部門和建設單位,不要僅做一個亮化工程,應將其打造成一個“旅游產品”,就可為該項目注入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和資金保障,保障項目后續的運營和管理,拔高項目建設的高度,全面提升整個城市的知名度,最終得到了政府部門和建設單位的高度認可。
3前期調研
通過對現狀的實地調研,發現項目存在整體規劃零散、業態有所欠缺、現狀水體黑臭、綠道小暢、周邊消費無序等問題(圖2),也了解到目前市政府也著力開始推動相關項目策劃、咨詢和工程項目等工作。運河兩岸的開發和建設只有通過科學的籌劃、策劃和規劃,對項目有序的推進,才能成功打造出優質的文化旅游產品。
打造好一款成熟和兼具經濟社會效益的文化旅游產品,首先需要一個較好的策劃劇本,策劃不要要結合規劃,更應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充分調查現狀資源,及各種人群、各個年齡層的需求。以點帶面(以古跡及園區規劃輻射周邊地塊),以面統點(以周邊地塊覆蓋和統一古跡及園區),以線串面(以運河為紐帶串聯起周邊地塊和節點),結合對項目的理解和現狀的調查,提出“兩岸項目的建設可宏觀整體規劃,分期分段實施”的規劃理念。
首先,對于完成規劃的擬建和在建區段,結合夜游項目的需求完善規劃、重塑日景,打造示范段。例如:如意江南街區,按照古街區的建筑風格進行改造提升,夜景展現古建之美,將建筑立面和擋墻面作為激光投射的載體,再現古運河兩岸的繁華景象。
其次,根據周邊地塊的現狀,因地制宜打造夜景效果。如:居住區段,夜游采用低噪音、低亮度的方式過渡處理,以功能性照明為主,減少對居民的干擾,展現兩岸自然風光為主,適當將運河文化元素融合到游覽中;商業、公共地塊、人流密集、人文底蘊厚重的區段,按夜游項目的需要,重要打造游覽景點。
4 案例啟發
4.1 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鄉,也是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內古跡眾多,有各式教堂、鐘樓、男女修遭院和宮殿百余座。整座城市的水道即為大街小巷,貢多拉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獨具特色。2月份舉行狂歡節,人們戴著假發和面具,穿著長袍慶祝節日。
4.2 烏鎮
烏鎮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完整地保存著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古色古香,石板小路,古舊木屋,現存30多座古橋大多始建或者重建于明清時期。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烏鎮人有走橋的習俗,入夜時分三五結伴出游,途中要走10座橋,路線不可以重復,可以看到河面“星光璀璨”的盛景;烏鎮還有烏錦、絲棉、湖筆、姑嫂餅、定勝糕等名優特產。
綜上所述,好的旅游體驗產品,應該是充分挖掘出地域特色,策劃先行,通過各種經濟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煉出本項目的特色,并梳理出相關的配套設施項目,為概念規劃提供支撐,概念規劃出來后通過報批,吸取了各個部門意見后,逐步編制控規、詳規、專項規劃、修編后,作為指導各個專業設計的依據,具備了上訴的前期系統性準備后,項目的開展和實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為項目的分期建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 開啟旅程
鎮江位于長江三角洲,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此段古運河由平政橋至大運河口,全長約16.7 km,沿河共有15座橋梁,除去新、舊虎踞橋(明遺址)和丁卯橋(東晉遺址)按照文物古跡加以保護;剩余12座橋梁,從西至東按照由古至今的順序,分別為平政橋(先秦)、石浮橋(秦)、迎江橋(漢)、大兩路橋(三國兩晉南北朝)、新馬路橋(隋)、中山路橋(庸)、珍珠路橋(五代十國)、解放橋(北宋)、南水橋(南宋)、塔山橋(元)、焦山路橋(明)、楓橋(清);周邊地塊開發時,建筑風格應以此為依據,全局規劃、整體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