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磊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74-01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創新策略的有效實施,對于企業長遠規劃來說起到了積極影響。領導與員工們思想發生變化,能夠朝著正確方向突破創新,政治基礎越堅實,工作效果越滿意。本文特意從三個方面做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性發展的具體研究,希望能為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企業改革計劃的高效實施提供有利條件,最終達到整體協調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關鍵詞 企業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研究 思考
新思想、新觀點的融合,對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主要問題進行解決,然后尋找創新的正確道路,這顯得非常必要且關鍵。時刻把握“與時俱進”原則,積累下積極的政治基因,企業領導可以給出正確決策,員工們主動完成中心任務,這樣一邊搞好了經濟效益,一邊處理了思想問題,一舉多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對此,筆者簡單闡述了幾點不同的看法,來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
一、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時期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與時俱進,重視解放思想,并對不斷出現的創新條件與管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首先,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時間相當緊迫,就要求各位領導能夠發揮保障的作用,重新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公司的基礎上改善思想不夠統一、工作難度較大、部門溝通效果不盡人意的弊端現狀。另外,還要明確企業科學發展及和諧建設的契合點,從思想政治指導中找到相應理論,積極組織社會對話,進一步提升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增強基層員工的綜合能力。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方向,各方力量集中起來團結而戰,充分調動積極因素,不斷提升政治水平,各行動因此變得異常協調,那么,企業未來實現長遠規劃的目標也就指日可待了。其次,企業需要在社會競爭中占據到絕對的優勢地位,各位領導駕馭市場,主動分析實際情況作出正確決策,員工力量已經凝聚起來,進一步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對于現實問題的解決和謀求事實計劃的達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還能收到意外驚喜,研究價值明顯升高。
二、集中精力制度改革,從而完善工作機制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同時必須進行制度改革,因為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突破創新的必要前提。第一,可以構建以領導為首的層次化管理模式,通過開辟媒體渠道,進行新思想的廣泛宣傳,另外發揮政治氣氛的協調作用,提前解決管理問題,然后推進創新工作。第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對員工服務工作質量的建設和提高,推動改革的基礎上科學深化行政管理,更容易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另外達成增強隊伍穩定性的目標,讓實際工作也體現出應該有的存在價值。第三,包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評價,主要分析能做什么、怎樣去做、最終結果、其中風險等等,然后完善激勵機制,主動為后續創新計劃的執行奠定下堅實的基礎,實際工作的好壞與個人職稱評定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發放物質獎勵,盡快實現精神滿足,政工人員具有很強的責任感,他們主動創造、主動探究、主動參與的話,才能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水平的迅速提升。
三、提高人員思想意識,體現改革核心價值
通過深化對思想政治的理解,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可以促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創新。首先,我們要重視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工作模式的重構、管理手段的更換、實踐步驟的簡化刻不容緩。相關人員也要多動腦筋,要講真話,用自身的創造力加強思想政治,絕對不能遇到困難選擇放棄,而是要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大大的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放棄傳統的學習方法,讓自主創新、自主探究與自由發展始終保持一種聯系,實際困難的處理因此變得非常高效,更多偏見造成不良后果可以被不同的人接受和理解。其次,硬性灌輸只能把大道理擺在我們眼前,對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來說沒有太大作用,面對這種情況,部門領導與基層員工必須進行各項工作的有機協調,嘗試研究新方法、新對策,把思想政治工作變得更好,另外疏通經濟市場,真正體現改革的重要意義,可持續發展之路走得一帆風順,企業能夠實現現代化的建設目標,開拓創新后就促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
四、結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是復雜的,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先進性特點,新時期內實現創新發展的目標,要求企業重新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通過完善相關體制,滿足員工實際需求,真正優化內部管理,繼而達到雙向協調、和諧發展的目的。要知道,只有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明確目標的同時堅持“與時俱進”基本原則,才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思想政治創新計劃全面落實,企業能夠走出被動局面,最終創造出新的奇跡。
參考文獻:
[1] 王云浩,柳坤生.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創新發展[J].現代國企研究,2018(07)291-292.
[2] 劉兆麟.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環球市場,2017(14)113-114.
[3] 王樹軍.如何更好創新發展新形勢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現代經濟信息,2017(2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