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莉 朱揚
【摘要】打擊樂器是一種音色獨特、鮮明、且人人都能掌握的樂器。通過學習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音樂的感受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打擊樂器;音樂教學;集中力;樂感;創新;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打擊樂器是一種音色獨特、鮮明、且人人都能掌握的樂器,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通過打擊樂器開始學會聽辨、體驗聲音的不同色彩是很好的教法。這種體驗除自己敲外,通過找伙伴、歸類是對樂器音色特征的進一步認知,再加上圖形符號的選擇,對樂器音色的特點一步步提示等,用不同手段,引導孩子深入體驗,是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
我校的音樂教育音樂教師使用各種手段,讓同學們先對打擊樂器的產生濃厚興趣和學習實踐中獲得的快樂。我校的音樂教學活動增加打擊樂器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
一、學習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
積極主動的原則是任何教學的基礎,音樂教學更需要貫徹這種原則,通過學生親自參與音樂活動—唱游、欣賞、演奏、創編,增加學生對音樂產生不同層次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打擊樂器實踐親自參與來深入了解打擊樂器的奧妙,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體驗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打擊樂器教學可以使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充滿實實在在的聲響,實際上是學生積極參與的最好表現。打擊樂器在課堂上離開了學生親自參與的音樂活動學習必將是脫離實際,無任何效果,無任何意義。
打擊樂器進入課堂對培養和發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自我把握、協調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培養智商、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這是音樂教學功能的重要體現和組成部分,也是器樂教學社會功能的體現。教師要全面引導學生從思想意識層面到現實活動參與方面接受打擊樂的音樂特征,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水平。
二打擊樂器進課堂,增強學生的集體凝聚力
打擊樂器演奏參與到學校音樂教學中,走進課堂由原來的單一個性的展現,變成集中活動的一種形式,通過這種活動形式,讓全體班級學生親身參與體驗,領會共同協作合作的過程,每位同學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項任務。在打擊樂器合奏過程中,每件樂器的聲部、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音樂感覺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能力參與一定的音樂活動。演奏旋律的鐘琴和一些打擊樂器的地位,在音樂中有著同等的音樂地位,每件樂器隨時都有可能充當主角,也隨時有可能充當配角,通過音樂上主角與配角的相互轉換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共同協作的觀念,正確處理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觀念。就如整個班級,每位學生都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每個學生也必須為班集體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缺少那位同學,班級都不圓滿,班級的整體利益就會受到影響。就像龍舟比賽一樣,每個舵手都非常重要,每位舵手都要集中自己全身力量頑強拼搏才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讓同學們學習著自己管理自己,培養優秀的個人習慣。 每次打擊樂器演奏都會讓學生必須注意指揮的動作,養成打拍子記節奏和聽指揮口令的習慣,在指揮的引導下讓學生會根據指揮的手勢變化去主動的表現自己音樂的內涵,還要兼顧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合作,每件樂器的演奏聲部該出來的時候要敢于“出來”,不該突出的聲部要克服自己與別的聲部的演奏相融合,培養同學們團結合作的凝聚力和協調發展的能力。對于體育學校的學生來說,更需要這種凝聚力,由于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大型的體育比賽,有些團體項目獲得的好成績就是依靠這種凝聚力獲得的,這就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去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打擊樂器演奏正好迎合了這種理念,沒有協調的配合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就不能演奏好整首樂曲。當然,這里僅僅是指合奏。而在打擊樂器教學中常常只是大齊奏,缺乏美感,更談不上豐富、諧調。
三、打擊樂器進入課堂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利用打擊樂器演奏去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聆聽可以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通過一件或者多件打擊樂器演奏不同形式的節奏型來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學生如果想準確的判斷出來是某一種節奏型出現必須注意力集中起來,抓住拍子和節奏特點才可以判斷準確。而打擊樂器教學就可以培養學生這種能力,善于發現,善于捕捉。例如課堂上把我校現有的打擊樂器,放置在音樂教室的課桌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自己喜好的打擊樂器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每件樂器的特點不同,學生要掌握手中打擊樂器的特點,就必須專注對待某一件樂器,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利用打擊樂器演奏,在培養學生們創造實踐和聆聽的時候,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和判斷能力,學會尋找美、發現美,提高對音樂美的認識,從而更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美好生活的情趣。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興趣
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參與創作,只有自己動手創作才能體會到實踐的收獲,實踐創作不僅能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對音樂的愛好,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在課堂上我會從音樂教材中提取一些有特點的節奏型,給出一些音樂場景,讓學生自主創編節奏,然后在根據學生自己創編的節奏,讓他們去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進行演奏,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編能力,還大大推動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們對音樂活動的參與度也大大的提高,每位學生都愿意在放松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去創造音樂,會更大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為音樂課堂提供更優良的氛圍,讓學生在玩樂中享受音樂無窮的魅力,從而獲得更高的音樂享受,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
總而言之,打擊樂器進課堂是最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打擊樂器進課堂,讓每位學生能體會到自己是一個積極參與者,只有通過打擊樂器實踐和音樂創造才能真正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充分感知打擊樂器的美感和魅力,激發學習打擊樂器的興趣。因此,將打擊樂器進入到課堂,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和培養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水平,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維護音樂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帖麗(1978—),女,安徽淮南,淮南市體育中等專業學校,中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朱揚(1976—),男,安徽蕭縣,淮南市體育中等專業學校,高級教師 ,文學學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