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歷史學科是中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學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在產生了新方向的同時,也有了新的標準。由于傳統中學歷史課程比較枯燥,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做好創新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創新;中學歷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49-02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中學生學好歷史這門極為重要的課程是歷史教學工作者長久以來研究探討的主要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已經不再適用,只有創新式的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才能提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擁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同時提高其人文素養。
一、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1.全新的教學目標
全新的教學目標是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不能像以往的教學設計一樣,僅僅以教材和參考書為主要設計依據,而忽略了新課程標準,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教師應當重視新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重要的知識點,確立符合實際學情的課堂教學目標。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為例,教師應當從“單元引言”著手,結合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基本過程,深入解析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的原因和背景,使學生充分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并且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當下資本主義經濟的現實情況。
2.合理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以課程和教科書為依據,結合學生、教師的實際情況,提供給學生的各種信息的總稱。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就代表要教給學生什么樣的知識,教學內容的選擇必須考慮課程教學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參照教科書和實際教學條件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解讀研究,選取課本中符合教學目標的內容進行整合,再仔細研讀教材,合理地調整課文的結構,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發揮教師在知識及授課技巧上的優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
1.內容組織
中學歷史這門課程以知識記憶為學習要點,中學生本就因為對于歷史知識點記憶有困難而不愿意學習,如果教師再對準教科書一味地陳述理論,更難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適當采取內容組織策略,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和重組,使教學內容具有層次性,引人入勝,就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有幫助[1]。以人教版歷史教材中“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這一知識點為例,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把《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文中“英國議會的開端”和“權力的建立”兩個內容和《“黑暗”西歐中世紀》一文中“封建等級代表制”等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重組,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2.知識傳輸
在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有多種,主要是語言傳輸和多媒體傳輸。在用語言傳輸知識時,教師一定要重視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因為授課時的神態、語氣及吐字的清晰程度都可能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問也是課堂上語言傳輸知識的一種常見形式,提問不能太簡單,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出來,并且要符合中學生的閱歷及心理特征,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片段,影音資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很有幫助。例如,在講土地改革這段歷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映《活著》這部電影,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過程,以鞏固知識點。
3.管理策略
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時,可能存在教師分配教學資源不合理、教學資料不符合教學內容或者教學進度及重點沒有把握好等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學資源,把握好教學進度,對比較難的知識點多講解幾遍,并且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教學進度進行調節,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太平天國》的課程教學為例,其主要講的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領導人物為了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而進行的一場農民起義戰爭。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需要把握三個要點,即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背景、發生的過程和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重點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對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基本情況有一定的認識,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三、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整體性目標不強
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將這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完成系統的教學設計方案。在現今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沒有整體觀念,雖然嚴格按照明確的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內容,把教學過程設計得非常細致,但實際運用時沒有把它們聯系起來,這種將知識技能和過程分割開來的教學設計致使教學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過于形式化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但是,要找到合適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并不斷優化,使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非常不易,致使創新歷史課堂教學存在著形式化的問題。課堂教學設計的創新不應該僅僅是表面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改變,這不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
四、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建議
前文中,我們分析討論了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問題和策略,并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提出了完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建議:教師在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時,應當具有整體性教學設計的大局觀,融合歷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重視教學過程,具體的教學實施以教材為依據,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學效果更佳。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圍繞教材,但又不完全把教材當成模板,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也就是說,教師要找準歷史事件的核心內容和思想,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分析,教給學生有價值的內容;而對于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過于形式化的問題,教師要在教學理念上有所改變,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將學生的發展需求融入整體的教學設計中,設計出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案,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完善。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了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對其設計策略進行了解讀,分析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為新課程背景下創新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馬娜.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教學設計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7(05):245.
作者簡介:陸啟華(1971.11—),男,壯族,廣西靖西人, 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歷史教師,靖西市民族中學校長,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