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術型教師除了具有一般優秀教師的基本特征外,還有其個性特征,如善于研究、創新,有自己風格,能起到引領作用等。學術型教師同樣離不開課堂這個舞臺,因為課題是其進行學術研究的主舞臺,而撰寫課堂教學反思對學術型教師成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以此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術型教師;成長;課堂反思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1-0092-02
引言
地理課堂教學由“平凡無奇”走向“一鳴驚人”離不開課堂反思。在一節地理課中總有“亮點”,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的“奇思妙想”等。如果把這些師生互動、課堂當中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及時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亮點”往往是零星的、不完整的,如果不及時對“亮點”進行整理和反思,將不利于教師的發展。
一、學術型教師的基本特征
學術型教師兼具一般優秀教師的特征和自身的個性特征。崇高的師德、精深的知識思想及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等特征是一般優秀教師都具備的,而個性特征有哪些呢?首先,要善于研究,因為平時的教育教學離不開鉆研。學術型教師往往會主動鉆研,在鉆研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并且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進行反思形成自己的書面成果。其次,要有自己的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尤其是學術型教師的教學風格自成一派,包括教學觀點、教學技巧,甚至教學作風,體現在其獨特的教學個性中。再次,善于創新。學術型教師進行學術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教育教學中總結已有的教學經驗,并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創新,在課堂實踐中能夠推陳出新。最后,能起到引領作用。學術型教師最重要的是要起到示范和輻射作用,將自己在學科上一些優秀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分享,對其他教師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并促進其他教師的共同發展。
二、撰寫課堂教學反思的策略
1.記錄課堂亮點和課堂教學中的“得意”之處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使整堂課都出現教學亮點是很難的事情。但是,整堂課中必然有教師自己的亮點和幾處“得意”之作,這些亮點和“得意”之作,教師就應該及時記錄下來。因為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不可能有充分的時間回顧和考慮的,詳略得當地記錄下這些“得意”之處并及時反思,可以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
例如,筆者在對《氣壓帶和風帶》一節課進行小結時,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圖表,學生感到很容易接受。下課后,筆者覺得用這個圖表來進行這節課內容的小結非常合適,認為是這節課的亮點和“得意”之作。回到辦公室后,筆者及時把這個圖表記錄在教學后記上,并加以美化和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多次應用這個圖表,每次應用都效果良好。
2.記錄課堂失誤和課堂教學中的不當之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可能每處都是亮點和成功之作,也會有一些遺憾或者課堂教學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甚至失誤之處,教師就應該及時記錄下來進行反思和改正,避免在以后的教學中出現類似的問題。因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舊的教學習慣和教學行為依然不自覺地發揮作用,包括課堂教學的知識與過程、目標與方法、情感、態度等。教師如果能記錄下來批判性地寫出不足之處,使之成為在今后教學上的教訓,就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教學上一個新高度。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化》一節時,在說明城市化三個發展階段后,筆者問學生:“城市化的第三階段進入后期以后,城市人口比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學生根據課本圖表回答:“要上升的”。當時,筆者在看到課本圖表后,沒有多加研究,認為學生說得正確。但是,課后經過研究,筆者得知,城市化的后期階段以后,大部分發達國家城市人口比重是降低的。所以,筆者記錄了這個“失誤”,把課本上關于城市化三個階段的曲線圖重新畫了一下,補充了第三階段以后的下降部分,讓學生加深了對“逆城市化”這一現象的理解。
3.記錄課堂火花和課堂教學中的閃光之處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時課堂沉悶、學生參與度不高,有時教師會滔滔不絕,對學生提問不多;但有時也會有火花出現,如學生的積極參與,甚至超常表現,如課堂中出現了學生主動和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如師生之間出現了有價值的對話,如對某一問題的各抒己見,這些火花讓師生在課堂中真正地進入了情境。這些火花就應該被記錄下來,教師應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火花,是什么誘發了這些火花,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繼續讓這些火花出現甚至火星四射。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一節時,氣候的兩個表述中的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各種類型的氣候是不一樣的,學生一時難以掌握。筆者在課堂上讓12位學生代表12個月份,并讓這12位學生用站立或者蹲下來表示各個月的降水量。筆者發現在讓這12位學生進行演示時,學生表現得非常活躍,講臺下面的學生也及時糾正。通過合作,各種氣候類型的降水量的變化規律得以呈現。課后,筆者對課堂上這種火花進行及時記錄,思考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采用輔助手段來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4.記錄課堂語錄和課堂教學中的新起點
地理教師要多聽聽優秀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指導和看法,記錄他們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或建議,如對教學設計的整體框架安排得是否得當、整節課教學節奏的把握是否到位、課堂氣氛的拿捏是否恰當、對教材知識點的整理是否高效等[1]。這些“語錄”往往就是教師進步的“新起點”,也是地理教師再學習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記錄”,針對自身的需求與不足,進行自我教育和反思,讓自己的課堂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有一次,筆者聽一位地理老師的課,他在課堂教學中每次提問后都留下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這就是所謂的“課堂留白”,他讓學生有了思考的空間。所以,筆者在課后反思中寫道“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如何組織,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人性化,特別是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方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的質量。本節課中沈老師用課堂留白的方法,讓學生有充分思考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質量和思維深度。”
結語
總之,學術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課堂,離不開教學實踐,其應該在課堂中、在尋找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尋求地理教學的生長點。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用自己智慧的眼光去尋找值得記錄的地方并進行適時的反思,并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劉艷.高中地理有效課堂反思與評價體系研究的感悟[J].學園,2013(22):28.
作者簡介:秦家華(1966.6—),男,江蘇吳江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地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