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勵機制是老師常用的一種手段,它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趣味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樹立起學好課程的自信心。尤其是對歷史這門學科來講,由于大多數學校重理輕文的思想,連帶學生也對歷史這門人文學科不太重視,再加上考試中考分值低,更加容易讓學生對其失去興趣,因此此時老師的課再講得無味一點,沒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吸引學生,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此時,激勵機制的引進就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事實證明,激勵機制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是筆者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對激勵機制一些實際應用的具體闡述。
關鍵詞:激勵機制;歷史教學;實際應用
不可否認,初中歷史一直都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多數初中歷史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考試能用到的知識點,比如一個歷史事件的目的、意義等,以致學生厭學。何以肩負傳承民族文化和塑造民族精神重要使命。為什么歷史教育會到如此淪落境地?第一,雖然我國發展迅速,但社會人文科學教育還沒有產生大的質的飛躍。第二,長期以來,國家的教育重心都在大學,而歷史學科并不是大學的熱門學科,甚至排除在人們的必修課之外,當然無須重視。這使教師和學生均不愿在課堂上下功夫,但歷史在人類成長歷程中的作用不可謂不大。它是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和歷史觀,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的重要學科,是我們民族集體記憶的傳承學科。而且,歷史課其實也可以很生動的。從教過程中,我們應該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喚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嘗試,我們發現,引進企業采用的激勵機制是非常高效又有趣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找回學習歷史的樂趣,也能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樹立學習歷史自信心,再者,活躍的課堂氛圍也能讓學生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下面是結合本課題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其他案例,對激勵機制的總結與闡述。
一、 樹榜樣競爭機制
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做到為人師表。西漢楊雄說的“所謂師者,人之模范也”也是這個道理,強調了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榜樣激勵機制,要求教師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歷史老師都不對歷史重視,學生怎么會努力學習呢?因此要勤于鉆研自己所在的領域,積極進取成為學生的榜樣。老師如果熱愛與精通自己的行業,它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去教學生,才能讓學生受到影響積極地學,才能教出積極進取的學生。還有,教師在工作中,應該保持嚴謹、一絲不茍的作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案備得充分而整齊,板書寫得認真工整,學生會把這些看在眼里的。總之,老師的榜樣作用是其他很多因素都替代不了的,所以我們每位教師都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好學生的榜樣。
二、 促興趣激勵機制
歷史這門學科,要記住的史實實在太多,還要聯系時政熱點,史論結合。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錯覺,歷史很難。因此,這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滿堂灌”,簡單畫畫重點等傳統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更加索然無味,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從此對歷史產生抵觸情緒。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莎士比亞也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必須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時候,興趣激勵機制就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了。如可以利用微歷史、視頻教學、圖片教學、順口溜教學等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
例如,編順口溜可以讓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容記憶深刻。例如在講“沙俄割占我國東北領土”時,由于條約多、割地又近,對學生記憶來說實屬困難,我把知識點歸納了一遍,然后編成了順口溜:“五八璦琿開先河,黑北嶺南五十多。六○北京又四十,烏東含庫又失去。六四堪分四十四,巴湖東南全歸俄。六一堪定五個約,又失西北七萬多。近代沙俄心最黑,侵我領土150多。”又如南昌起義領導人:劉葉煮粥喝(劉伯承、葉挺、朱德、周恩來、賀龍)像這樣,容易忘掉的時間與繁復的內容很容易就記住了,學生亦覺得有趣。
再者,學生自己演繹歷史劇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清楚當時的社會背景,事件的起源與意義,人物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比如林則徐虎門銷煙一課,可以讓同學演繹林則徐銷煙時的舉止和想法,以及當時不同階級的人對這件事的看法,更有清朝統治者和侵略者的看法。學生會對這一課留下深刻的印象。引進興趣激勵機制,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一定會大大提高。
三、 開展良性競爭激勵機制
課堂是老師教學的平臺,也是學生展示才華的大好機會。俗話說:水不激不流,人不激不奮。兩只公雞打鳴一個比一個響,因此,可以利用學生的初中階段,強烈的表現自我、有著強烈好勝心的心里,進行競爭激勵機制。而且,如果一群體里一些人熱愛表現,更會激發其他同學的表現欲,很容易形成相互競爭的局面。當他們成功后,會獲得自我滿足感和自豪感,從而下一次也高興地參加到活動中來,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競爭激勵機制,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創建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歷史素養。結合學校研究性課題的開展,我在課堂上也組織一些具有競爭意味的小活動。比如,學習與探究課上的“貴姓何來”——中華諸姓的來歷,可以把姓氏分為幾組,讓學生下去查閱資料尋找它們的來歷與含義,隨后在課堂上繪聲繪色地講出來,由教師或者教師與學生們一起,從內容的豐富度、演講的精彩性等方面打分,評個優劣。運用競爭激勵機制,讓學生在競爭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取得大的進步。
四、 結語
實際證明,對于學生學習初中歷史來說,激勵機制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各種各樣的激勵方法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又激發了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化為學習的動力。從而,小到提高了學校和學生均十分關注的成績,提高了學生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大到對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也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動作用。由此觀之,激勵機制確實十分重要,教師要注重把激勵機制引入到教學中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把傳統的歷史課堂變成高水平、高效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建紅.創新初中歷史學習激勵機制初探[J].教育,2016(7):00152.
[2]羅子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254.
作者簡介:吳杰,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