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由于小學生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和社會實踐經驗,需要通過閱讀來提高知識和吸收必要的生活經驗。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日后的學習效率。閱讀教學過程需要占用大量時間,有限的課堂教學不能夠給予學生語文閱讀充分的支持。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被普及應用,彌補了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實踐證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應廣泛推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翻轉課堂是指學生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閱讀的決定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為防止浪費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要在課堂外做足閱讀準備工作,如利用課外時間閱讀,課內時間給予教師作深刻講解。目前我國的教學資源緊缺,小學語文教學壓力大,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明顯不足以應對日常的教學工作。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得到良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緩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壓力,由于閱讀教學是個費時的過程,需要學生濃厚的興趣支撐,因此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具迫切性需求。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問題
1.學生課外閱讀準備控制難度大
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要求極高,由于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對學習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和紀律性,在脫離教師監督的情況下,課外開展閱讀準備效率低,教師在對所有學生學習質量難以預測的情況下,課堂講解的教案準備缺乏針對性,導致翻轉課堂的實際應用拉低閱讀教學的效率。
2.部分教師教學模式陳舊,不利于翻轉課堂實現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廣泛調動學生生活中的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增加閱讀知識的接觸量。例如通過電視、講座、電子書等新形式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拓寬閱讀的渠道,讓學生保持對閱讀的新鮮感。但部分教師對閱讀的理解局限在紙質化讀本上,教學方法單一沉悶,讓學生產生閱讀抵觸心理。同時,教師缺乏引導整理零碎閱讀知識的經驗,導致學生對海量的知識無法歸納篩選,導致知識混亂。例如學生在看電視劇《西游記》時,將部分為凸顯節目效果的臺詞和事件當作原著內容,導致理解混亂。在觀看《三國演義》時,把小說當成歷史事件,出現知識錯誤。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式
1.規范學生的閱讀內容
教師需要對翻轉課堂的閱讀內容進行規范統一,防止學生閱讀不適合該年齡段的讀本。統一的閱讀內容,讓教師可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講解更為深入全面,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教師需要輔導學生制作閱讀記錄表,記錄閱讀的內容和閱讀的時間,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以此為日后教師給學生解惑提供參考依據。
2.利用多媒體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制作簡單的小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后閱讀,化解紙質化閱讀的沉悶。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多媒體科技的便利性,不但有助于學生提升閱讀效率,還能夠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保持閱讀新鮮感,提升對閱讀的興趣,增強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例如對《三國演義》進行閱讀,除了借助日常的讀本外,還可以借助動畫漫畫或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進行。通過不同類型和渠道進行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自覺性。
3.提高教師課堂引導梳理水平
教師需要提升總結歸納能力,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零碎的知識進行梳理,與學生一同對讀本的內容進行歸納和分析,讓學生深入系統地了解閱讀內容。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讓現場解答,營造良好的討論交流氛圍,以解決學生的閱讀難題,保證閱讀的流暢性。讓學生總結閱讀內容,做好詞好句的積累,有利于教師監測學生的閱讀情況,提升學生的閱讀專注程度和思維能力。
4.進行課后總結交流,了解學生的吸收效率
重視課后交流環節,一方面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檢查學生對閱讀內容和課堂系統閱讀教學的吸收效率,方便日后根據實際調整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倡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建立閱讀小組,提倡學生之間相互開展閱讀監督,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對不同的意見展開討論,并通過自行查找相關的書籍,得出統一的意見。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的核心要圍繞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翻轉課堂的重點內容,教師調動學生參與翻轉課堂閱讀的興趣程度將決定實際教學開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勝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55-56.
[2]唐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7(1):146-147.
[3]黃選海.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10):104-105.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