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碩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不可以過于晦澀難懂,而要適合于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和心理認知特點。開展情境教學,可通過學生的廣泛參與,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會,促進學生之間分享好書、好的讀書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拼音、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寫作教學以外,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與學生一起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效果甚微。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低效能呢?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兩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效率,談幾點看法。
一、小學閱讀教學范圍要圍繞新課標展開,科學合理地設定閱讀范圍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掌握正確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規范語言運用,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審美情趣,通過漢語閱讀增長知識,使學生學會運用漢語進行學習活動,為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不可過于晦澀難懂,而要適合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和心理認知特點,例如,淺易而有韻律美、哲理美,短小而雋美的現代詩歌,如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冰心的《繁星》《春水》等。還有一些中外名著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魯濱孫漂流記》《丁丁歷險記》《西游記》《草房子》《稻草人》《三毛流浪記》等。
二、開展情境教學,以演繹促理解
在目前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語文教師過度代勞,帶著學生不斷地解讀教材文本,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使學生始終缺少一個對文本進行獨立的思考。而開展情境教學,通過學生的廣泛參與,可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情境教學可以是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心理,也可以是大家一起把文本改編成劇本而進行分角色的表演。情境教學可以通過對文本的演繹解讀,幫助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文章內容,揣摩人物心理,做到感同身受,與作者產生情感方面的共鳴。例如,在閱讀《小英雄雨來》或者《王二小》時,教師就可以編排成短劇,讓大家廣泛參與到對故事情節的表演中來,體會侵略者的殘暴,體現小英雄熱愛祖國,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三、有讀有思,以讀促思,以思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興趣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是帶領學生完成了閱讀任務,而沒有進行深入的啟發,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思考。溫儒敏先生曾經說過,“現在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在讀書方法的引導上,做得很不夠。很多語文課幾乎全都是精讀精講,什么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生詞修辭,等等,摳得很細,就如同手術解剖。老這樣,學生會膩味。課改之后想改一改,又增加了許多課堂討論,很熱鬧,但讀書興趣還是起不來,閱讀能力和口味也不見得提高。”(摘自《語文課為何難于引起讀書的興趣?》一文)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只有做到有讀有思/以讀促思,才能通過思考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通過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會,促進學生之間分享好書、好的讀書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提高,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俗語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位名人也曾經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一個人的見識畢竟是有限的,而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通過開展讀書經驗交流會,分享同學們各自的讀書心得,向學生推薦他們所喜歡的圖書,不但可以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可以讓大家學會與人分享,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體驗學習的快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互幫互助,創造和諧的班級文化。
五、培養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不僅促讀而且促寫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在讀書時往往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突然的靈光乍現,獲得了一個新知,或者獲得了某種體悟,有感慨或者共鳴想要抒發出來,這個時候就要把你當時的想法、感覺、所思、所悟趕緊記錄下來。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通過記讀書筆記的方式,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靈光,并把那些美好的句子、段落摘抄下來,以備將來寫作之用。語文學習的能力形成正是有了日積月累的功夫之后才實現的,讀書筆記正是這個日積月累的成果體現。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讀必有心得,逐漸提高閱讀鑒賞能力,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春燕.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中實踐性的增強策略[J].新課程(中),2011(6).
[2]張志達.高效學習 實效提升: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3]陳霞.讀書好 多讀書 讀好書: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初探[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集[C],2005.
[4]邱益蓮.語文教學應由研究教語文轉變為研究學語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1(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