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英語作為基礎的課程在小學三至六年級普遍開設,然而在農村偏遠地區,英語課程在教授過程中不但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困難,而且讓英語教師產生了很多困惑。
關鍵詞: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英語課堂
眾所周知,英語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小學英語更是如此,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的工作中來。盡管如此,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著各方面的不足和制約。譬如:思想滯后,經濟條件差,交通不便利,硬件設施不齊全,缺少專業的英語教師等,導致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的極不均衡,成績也相對較差。
一、制約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育的因素
1.教師結構分配不合理,缺少專業英語教師
受編制的影響,農村學校英語教師的配備大多是非專業或專業兼職其他課程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發錯音、教錯詞匯的現象。還有部分剛剛走上教育教學崗位的年輕老師,雖然他們有系統化的專業知識體系,但因為缺乏經驗,沒有重難點和針對性,不能很好地投入到英語教學實踐中去,這就大大降低了英語教學質量。
2.環境、經濟因素限制硬件設施的充分利用
許多農村偏遠地區學校配備的多媒體、一體機等硬件設施也基本是在教師進行公開課教學時才會使用。而在我們教學點就只有一間多媒體室,且只有兩位年輕教師會使用。對于小學生而言,單純的單詞和對話教學太過于乏味,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要是有現代化的硬件設施,再配合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專業的教學功底,孩子們便能夠在基本聽、說、讀、寫上得到更多的收獲。孩子們的英語成績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3.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家庭氛圍
大家都知道,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求我們大膽地去說,在實踐中去運用。一方面對于落后和封閉的農村偏遠地區的小學里,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環境更是少之又少。英語課堂則是農村學生唯一有機會展示英語的地方。同樣,許多英語教師依然以中文教學為主,根本形不成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學生也缺乏聽、說英語的能力,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又不強,這樣就不能完成基本的英語課堂,我們學校作為教學點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農村偏遠地區,孩子們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照看,孩子們根本得不到家庭的關懷。再加上部分家長不重視英語的學習,就直接影響學生對待英語的學習態度。久而久之,學生逃學、厭學的事情時有發生,成績不容樂觀。
二、聯手共創科學的英語教學環境
1.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增強專業素養
農村偏遠地區教師學歷低是小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他們思想落后,進取、奉獻精神淡化。這就要求我們教育部門充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走出校門深造,提高水平。同時,還應該加強校本培訓,通過開學和假期的師德師風培訓來提高思想和專業水準,讓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斷的加強,讓新教師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教學經驗,還要鼓勵他們多學習,多聽課,多評課,多談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質量。新時期,教師的專業水準也要相應提高,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加強自身的學習,用來提高自身的語言功底,這樣才能勝任新時期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
2.資金的保障是搞好教育的基石
先進的教學設施可以避免英語教育教學的乏味,不僅能豐富教師和學生專業知識,還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運用直觀視頻教學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教育信息,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能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村小學的資金投入力度,配足、配齊各種教育設施,力求我們的教育也現代化,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資源,又豐富了師生的業余愛好。我們農村偏遠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一邊探索,一邊結合實際需要進行教學。這樣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
3.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生因為其心理和年齡的特征,對教師有了新的教學要求,那就是根據小學生組織生動活潑、高效有趣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但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而且還要根據新的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不但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而且要準確把握教材,尋找正確處理教材的方式,采用適合孩子們心理和年齡特點的課堂教學方法,用趣味性強、生動活潑、游戲相間等的新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勵學生的趣味性,這樣可以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孩子們的被動學轉為主動學,形成“學中樂”和“樂中學”的新的教學方法。孩子們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得心應手,課堂也活了起來。
三、獻身英語教育事業,提升自我價值
1.教育是民生之大計,是立國之根本
每個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地投身于教育事業,幫助學困生完成他們的學業。尤其在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學中,努力提升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后進生,資助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要有耐心地輔導英語學困生。
2.英語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教書育人
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對待那些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采取鼓勵為主、嚴格要求為輔的教育教學手段,靜下心來潛心鉆研,成為孩子們的領路人。
總而言之,在我國農村偏遠地區小學當中,英語教學狀況參差不齊,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基于此,對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進行梳理強化,各個部門要協調合作,將農村偏遠地區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到底,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江景干.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問題與對策探討[J].海外英語,2009(6):12-13.
[2]李愛平.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變工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7):79-80.
[3]石麗君.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8):123.
[4]炎萍.河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海外英語,2016(5):50-51,59.
作者簡介:趙海州(1985.9—),男,漢族,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人,本科學歷,初級教師,長期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工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