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文
摘 要:本文以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柳橋鎮坡利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與走訪,了解坡利村的“三留守”人員的基本現狀,發現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存在著政府對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等問題。結合當前坡利村的實際情況,同時借鑒“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經驗,提出建立以黨委為領導,多部門參與其中的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加大社會各界對“三留守”人員的幫扶力度的可行性建議,切實解決我國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問題。
關鍵詞: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政府
一、廣西扶綏縣坡利村“三留守”人員的現狀
廣西扶綏縣柳橋鎮坡利村隸屬中國西南邊陲崇左市,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的重點扶貧村,人均土地低于1畝,人均年收入約2000元,屬于典型的邊境少數民族貧困村。根據崇左市民政局和承擔扶綏縣柳橋鎮坡利村扶貧濟困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社會組織(崇左眾益)提供的數據,以及筆者實地考察所獲取的數據了解到,坡利村總人口1675人,外出務工及在外生活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0%,“三留守”人員主要是指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而坡利村的“三留守”人員占該村總人口的10%左右。坡利村現有貧困戶58戶。其中,因學致貧的有8戶,因殘致貧的有12戶,因病致貧的有11戶。通過實地走訪,與坡利村第一書記農蕙菱、村支書程增芳以及廣西眾益的劉金華進行訪談,筆者進一步了解到坡利村“三留守”現狀。
(一)留守兒童問題
一是監護乏力。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家,而農村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又年老體弱,缺乏實際的監護能力。二是監督缺位,親情缺失。據調查,坡利村留守兒童普遍年齡小,家庭貧困,放學后多為“放養式”,缺乏父母的關心照顧,造成留守兒童性格發育不健全。三是社會化嚴重。在與農書記的訪談中了解到,坡利村的孩子受社會青年的影響比較嚴重,存在著輟學,逃學的現象。加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潮流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被孩子們效仿。四是教育不力。師資問題是阻礙農村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教師薪資問題,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水平等還難以達到縣級學校的教學水準。
(二)留守婦女問題
一是關注度不高。在與村支書的訪談中,筆者曾多次提及留守婦女,但村支書并不認為農村的留守婦女屬于弱勢群體,這反映了當前“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的執行力度還不夠,農村留守婦女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二是勞動強度較大,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農村留守婦女普遍勞動任務重,特別是農耕時節,因男勞動力外出務工,婦女成了主要的勞動力。此外,留守婦女還要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撫養任務重,造成了留守婦女身體狀況不佳,留守婦女內心飽受孤獨寂寞。三是缺乏專業技能。廣西眾益駐坡利村的社工們組織留守婦女培訓電商專業技能,但由于社工的服務周期短,資金不足等問題,電商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留守老人問題
一是缺乏看護。據筆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坡利村的留守老人多數體弱多病,子女多在外面務工或定居,他們不愿意跟隨子女去到城鎮生活,缺少看護,雖有政府、社工組織的幫扶,但由于人手問題,難以實時看護。二是精神孤獨。社工組織服務,一定程度給老人們帶來娛樂,但社工服務的周期有限,根本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三是養老健康缺乏保障。農村醫療設施的缺失,缺乏醫療服務等問題,導致老人的健康難以得到保障。
二、“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對“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根據團隊實地調研、對柳橋鎮坡利村第一書記和廣西眾益社工服務團隊負責人的訪談,我們了解到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重視程度不夠,一些相關部門存在互相推脫責任的問題,對于崇左市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對“三留守”進行關愛服務項目只進行為期一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期限太短,重視程度不夠,只是形式上實現了對“三留守”人員的關愛。在管理主體上,缺乏聯動機制,對于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設僅靠政府的力量,不重視多元化參與;在管理方式上,重視溝通協商,忽視了管理和服務。在對于坡利村“三留守”人員的關愛中,政府部門主要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缺乏了精神上的關懷,導致“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只是形式上的物質援助。
(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
根據筆者實地走訪調查和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到,由于各種因素限制,目前地方政府的立法權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造成了上下位法之間沒有實現有效的銜接,導致農村“三留守”人員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三)社會各界對邊境民族地區的農村“三留守”人員幫扶力度不足
目前,根據筆者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和采訪坡利村第一書記以及廣西眾益團隊負責人得知,坡利村是“三留守”人員普遍存在的一個典型鄉村。筆者走訪調查注意到,坡利村的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教育問題,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問題以及孤獨寂寞問題,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問題、常年得不到子女的關懷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地解決。因此,當前邊境民族地區“三留守”人員的關愛服務急需社會各界的積極幫扶。
三、建立健全邊境農村“三留守”服務關愛體系的對策
(一)建立以黨委為領導,多部門參與到“三留守”關愛服務的聯動機制
一是崇左市各級黨委應專門建立“三留守”關愛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重點把解決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納入年度績效考核;二是以政府為主導,專門設立農村“三留守”專項基金,基金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教育、民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三留守”人員進行評估按年度撥款,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的生活問題;三是由組織、宣傳、扶貧、民政、教育、文化、婦聯、團委等部門組成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實實在在地去關愛每一位留守人員;四是政府應積極組織各界的力量參與到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來;五是對于“三留守”人員的關愛在提供物質上的援助基礎上應注重對其精神上的關愛。
(二)建立健全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法律法規政策
通過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地方政府可以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農村“三留守”人員的特殊群體保護做出詳細的規定,為做好“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提供健全的法律支撐。一是在司法施行中,有危害“三留守”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特別是有嚴重威脅到留守兒童人身安全的應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公安機關處理,給不法分子造成震懾力,有效提高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安全感。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農村治安防護體系。以當地鄉鎮黨委部門為領導,公安、司法、民政以及當地的村委會等組成治安管理領導小組,加大對邊境農村,特別是類似于坡利村這樣的“三留守”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的治安管理,切實維護農民的自身利益。三是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應根據邊境民族地區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法律法規來進一步保障“三留守”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以政府為主導,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加大對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幫扶力度
政府是“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政府應履行其公共職能,積極引導社會更多的力量參與到邊境民族地區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來。政府應加大對“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的幫扶力度,加大投入資金,引導更多的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其中。一是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可以依托“兒童家園”,建立留守兒童課外活動平臺。通過該平臺,提供了課業輔導、行為矯正、家庭系統治療等服務。同時,應建立相關監護制度。例如,可以讓親戚或者鄰居作為臨時監護人。另外,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應積極進行幫扶關愛活動,最后聯合學校等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服務。二是對于農村留守婦女來說,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留守婦女生理和心理咨詢服務活動,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積極引導留守婦女就業,加大就業創業幫扶力度,提高留守婦女的經濟收入。對于農村留守老人來說,應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人養老保障機制。因為這不僅關系到邊境民族地區農村的社會穩定,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政府應高度重視,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邊境民族地區“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來,進一步提高農村“三留守”人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