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真實的表達自身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興趣的了解,掌握學生內心的真實動態。本文就將簡要分析高中歷史課堂中情感教育的主要策略,以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主要策略
一、 高中歷史情感教學的內容
情感教學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自身的情感變化融入教科書中,以此拉近師生距離,提高課堂效率;二是在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行分化,從而讓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產生差異化對待,以達到增強學生情感意識的目的,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歷史課堂的情感教學,就是將情感同歷史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為了提高歷史情感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使用一些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針對其中具有實質意義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該學科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除了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外,還有對事件中人物的評價以及一些規律的概述,且這些內容可以直觀地影響學生的情感以及道德觀念。另外,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國歷史,需要在教學中加入情感教育的相關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還要對自然環境的相關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加深人與自然之間和平共處的觀念。
二、 情感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 創設良好的情景
情境創設可以說是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高中生具有較為豐富的情感變化以及獨特的思維模式,如果一味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質量。為此,在歷史教學中,應當營造一種充滿情趣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多媒體設備,利用一些視頻課件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情感內容,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說,在講解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多搜集一些這個時期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像九一八、華北事變、南京大屠殺等,在課堂通過多媒體將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展示給學生,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歷史,充分的了解和認知這個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可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的意志。此外,這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現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促使學生更加熱愛和珍惜當下的和平社會。
(二) 合理應用討論式教學
在歷史課堂上,利用討論式的方法可以將師生之間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和看法表述出來,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意識相對比較成熟,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
另外,討論式的教學,還可以使教師完全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在討論式教學中,所提問題既不可以太簡單也不可以太難,應根據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對問題進行把控。比如,教師在講解辛亥革命的有關內容時,學生會為辛亥革命的成功產生喜悅自豪之情,但在講到革命失敗后,學生則會感到遺憾,這時教師可以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正確、客觀的進行歷史事件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被革命的情感所觸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客觀評價和分析的能力。
(三) 多種方式相結合,加強情感教學的效果
情感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情感特征以及需求方面出發,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材中的特定情感,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歷史課堂中,使學生產生共鳴,刺激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領域,實現教學目標。其中從引言入手開展歷史情感教育,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其可以快速地將學生引入歷史情境中,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授“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七子之歌》的內容進行播放,再配以相應的圖片展開環境的渲染,加強教學效果。將情感作為歷史教學的主要橋梁,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趣味與深度,從而激發出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潛在動力,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結語
情感教育的融入可以說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情感的表述,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地了解歷史知識的相關內容,加深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擴展學生的思維模式,而且情感教育還能讓學生建立起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最終成為多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紅.淺談高中歷史教學的再現教學和情感教育的滲透[J].才智,2015(12).
[2]周群.滲透情感教育,形成健康三觀——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新課程(下),2017(2).
[3]賈玉蓉.滲透情感教育升華歷史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2X).
作者簡介:顧曉麗,一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