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學生對事物認識和理解的文字再現,是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度表達,也是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體現。作文教學直接關系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習基礎。然而當前小學語文作文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存在著梯度不分、訓練針對性不強、缺乏積累、閱讀積累不夠、脫離生活、缺乏真實感情、方法陳舊、指導缺乏創新等一系列問題。那么找準小學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解決這一難題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習作教學;作文訓練;閱讀積累;教學評價
一、 前言
作文是學生對事物認識和理解的文字再現,是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度表達,也是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體現。作文教學直接關系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學習基礎。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把習作教學作為重中之重,但習作教學也是語文教師最難、最怕的教學內容。那么找準小學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解決這一難題有很大的幫助。
二、 梯度不分,訓練針對性不強
由于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標準》不夠熟悉,很難從宏觀上把握習作教學任務,在習作教學中沒有針對性,不分學生年級,不管學生學習基礎,盲目地進行作文篇幅訓練。其實,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從三年級開始的,小學低年級學生造句、看圖寫話同樣是習作教學的范疇,抓好低年級的造句能力和寫話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低年級的習作教學目的。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篇目教學是以一二年級的詞句教學為基礎的。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時需要突出主要事跡、注重細節描寫。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時要進行謀篇布局、注重思想感情的表達。而要求學生寫好日記,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幫助學生修改病句……這些都是對學生習作訓練長期有效的方法。所以小學生習作訓練不要急于求成,要以低年級詞句教學開始,慢慢增加梯度,進行有序訓練。
三、 缺乏積累,閱讀積累不夠
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寫作時,有許多真實的想法,但是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寫好人好事就寫扶盲人過馬路、為老人讓座、幫陌生人指路等,寫難忘的事情就寫生病時媽媽怎樣照顧自己、下雨天媽媽為自己送傘等。這都是由于學生閱讀量小、積累不夠,有些學生閱讀的書籍較多,但因缺乏閱讀指導,不能有效積累閱讀的精華,不能深度挖掘文章的內涵,造成習作時語言貧乏。閱讀教學就是對文本的賞析感悟,讓學生在閱讀時想象,在想象中流露真情,這樣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品味文章的深層韻味,又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情趣。
例如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讓學生給“白云”這個詞語造句,全班學生千篇一律,都是“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沒有讓學生閱讀關于白云的兒歌以及童話,不了解白云出現的時間、飄動的形態、周圍的景象……學生自然造不出關于白云的其它句子。
四、 脫離生活,缺乏真實感情
大部分教師在講評作文時,側重于優美的語句和華麗的辭藻,沒有把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作為評價的重點,造成學生寫作時傾向于文章開頭和結尾的精美語言,忽視了敘事過程的感情表達,導致大多數小學生作文時套用固定的格式,或者照搬照抄經典段落,甚至東拼西湊,很難見到充滿真情實感的學生習作。要解決小學生作文沒有真情實感的問題,必須給予學生作文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帶著真摯的感情去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小學作文教學要生活化。
例如要讓學生參加一次郊游后寫出自己的感想,教師要在學生郊游前提出一些要求,告訴大家郊游目的地的一些歷史背景或自然特色,學生就會在體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的同時,有意識地尋求大自然的神奇和奧妙。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會從郊游的切身體驗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
五、 方法陳舊,指導缺乏創新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千百年教育歷史的文明古國,盡管時代在迅速地發展變遷,但傳統的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教師在習作教學方面的方法還很老套陳舊。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小學生生活環境的變化使得他們的思想前沿了、眼界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以模式化教學和范文式教學為主,顯然不能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適應。作文教學案例很陳舊,指導的方式過于單一,講評的方法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達到作文教學的全部的效果。為了適應新時代的作文教學要求,教師要適當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教學,讓小學生根據視頻寫作文,或者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去感悟,或者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適當進行習作小練筆,或者讓學生分組講故事,而后根據故事的啟示進行拓展練習作文等等。
六、 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指明了全新的方向,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作文寫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切實重視小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來加強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生活化作文教學來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來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春玲.在小學作文課上如何激趣[J].學周刊,2011年13期.
[2]張俊杰.如何使小學作文教學富有成效[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6期.
[3]劉玉明.新課標下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1年55期.
[4]趙愛靜.在實踐中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J].考試周刊,2011年53期.
[5]顧君.重視生本教育在習作指導中的作用[J].新課程(教研),2011年6期.
作者簡介:
張慧,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