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設
【內容摘要】綜合探究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高中地理知識類型來看,其與現實生活和自然環境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僅將高中地理教學限制在教材中,那么必然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因此從高中地理課程出發,通過融入鄉土文化,將教學內容趣味化、豐富化,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提供更大的可能。
【關鍵詞】鄉土文化? 高中地理教學? 綜合探究? 措施
從當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發現積極發掘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地理資源還存在很大的空間。比如,甘肅省白銀市三縣兩區有很多優秀的傳統鄉土文化和風景名勝,但是在平常地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卻并沒有過多涉及到,教學內容與鄉土文化缺乏整體的融合性,反映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則主要表現在內容過于單一,對學生良好的教育意義有限。因此,此次研究以當下高中地理課“綜合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通過制定明確的改進措施為高中地理課與白銀市鄉土文化的融合尋找一個契合點。
一、立足校本課程,開發鄉土活動主題
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的課程,校本課程可以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整體標準,因此在開發鄉土活動主題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校本課程的設置,從校本課程角度上進行主題活動的設計與開發。比如,我市的學校可以合理應用黃河石林等為代表的鄉土文化資源,通過帶領學生參觀黃河石林地質公園來學習地殼運動、風化和流水侵蝕等地理內容,引導學生將高中地理課本中學習到的知識與鄉土文化相聯系,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尊重和保護當地傳統鄉土文化的意識。
針對鄉土活動主題的開發,為了增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挖掘并呈現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比如在參觀黃河石林地質公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地質、水文和旅游等方面的學習:如探討黃河石林地貌的形成原因、觀察黃河凹凸兩岸的侵蝕和堆積、討論黃河石林作為旅游資源的開發條件并對其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羊皮筏子這種當地民間保留下來的古老的擺渡工具,了解它的淵源、用途及其制作過程,引導學生思考這種交通工具和當地地理環境的關系,組織學生對當地羊皮筏子的走訪活動,詳細了解其分布、運營及傳承人的現有狀況,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對鄉土文化和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生們對家鄉的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意識。
二、豐富鄉土文化傳播形式,培養學生興趣
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活動的綜合探究不僅僅可以通過傳統活動的形式開展,如果所有的教學形式都以課堂的方式為學生開展,那么學生必然會產生倦怠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對當地的旱砂西瓜的成長進行記錄和研究,分析當地旱砂西瓜遠近聞名的原因,促使學生圍繞西瓜糖分這一特點進行研究,將當地旱砂西瓜與其他地區的西瓜進行對比,通過分析日照、水分和土壤等因素明確當地旱砂西瓜遠近聞名的地理因素。在學生完成相關的調查和研究以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內的學生分工制作PPT,并在班級內展示講解,以此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以鄉土文化為依托,豐富綜合探究活動
鄉土文化與高中課程的融合不僅僅是為學生拓展一個新的教材知識的學習途徑,還要考慮到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的教育與培養的目的,一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知識體系,讓其學習到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應用當地鄉土文化的過程中不光要重視到當地優秀的地理資源,還要充分發掘其優秀的歷史文化,以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比如白銀會寧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革命圣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可以在鄉土文化和地理課程的融合中開展長征精神和會師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使學生通過了解白銀這座有名的礦產資源型城市所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的過程,引導學生多關心自己家鄉的發展,刻苦學習,利用知識武裝自己,將來用知識回報和建設自己的家鄉,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