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周燕
【內容摘要】證據推理能力是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框架,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與拓展創新能力,為破解奇妙的化學現象、參透深奧的化學原理、掌握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初中? 化學實驗? 證據推理? 培養
科學探究是化學課程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科學有效的獲取化學知識。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主動的獲得相關的化學知識,并認知和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而證據推理能力則是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對這種推理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基本素養。鑒于此,筆者通過本文,闡述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的具體教學策略,以期為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進行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一、鞏固知識,夯實基礎
要提高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必須要學好化學基礎知識。只有學好化學基礎知識,學生才能在邏輯推理和判斷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根據。尤其是在化學實驗中,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是保證學生思路清晰,推理正確的基本依據。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特別是要重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理念。這些化學理念包含元素觀、物質變化觀、能量守恒觀等。因為這些基本的化學觀念是學生進行推理所必備的“證據”。因此,必須在學習的過程中重點掌握。例如對于氧氣制取的實驗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先讓學生通過分析和推測來自己選取在實驗中需要的制取裝置及收集裝置。這樣,就促使學生在推測的過程中,必然要明確掌握氧氣制取時的藥品狀態、反應條件等基礎知識。通常情況下,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所需的藥品是KMnO4,而加熱是其重要的反應條件。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就要選擇固固加熱型的制取裝置,同時,還要在導管口放一團棉花,以避免在受熱的過程中,藥品粉末進入導管之中。同樣道理,學生也必須要對氧氣不易溶于水的基本性質有所掌握,才能科學的推測出收集過程中所需的裝置。綜上所述,要促使初中生在化學實驗中做出正確的推理,必須加強他們對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并不斷的對其進行鞏固才能使推理更加有據可依。
二、注重探究,培養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因為,這種實驗探究能力也是推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這是進行化學實驗探究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同時,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眾所周知,科學猜想的能力,就是依靠學生通過合情的推理,而對已有的知識和信息進行處理的一種方式,從而將具體的目標提供給實驗探究。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縝密性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而學生對于實驗方案的設計能力,則必須要在扎實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化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實驗具體步驟實行科學合理、簡單可行的設計。這不僅具體體現了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還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條理性;最后,教師還要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收集數據能力和處理數據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細心觀察實驗數據的規律。同時也促進學生在思維上的敏銳性和快捷性的提高。因此而知,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不僅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
三、培養思維,注重表述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學生逐漸被培養出一定的化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但這并不是實驗教學的全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具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更好的將推理過程和推理結果表述出來。否則實驗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所以,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將重要的“內部信息”轉變為外部語言,是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因為這不僅會讓化學實驗的過程有據可依,有理可依,還會讓人體驗到推理的條理性和嚴謹性。要讓學生明確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語言嚴謹規范的將實驗的過程描述出來。
四、加強內化,促進反思
反思,是每一學科學習的重要環節。同樣的,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提高證據推理能力也需要學生不斷的加強自我反思能力,借助反思,學生可以客觀的從實驗過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一步夯實化學實驗知識,從而促進學生不斷的將實驗知識通過自我監控、調節升華成重要的化學知識,進而內化成自身的能力。這種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證據推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在最后的學習環節中,加強知識的內化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