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浩
【內容摘要】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學習語文不僅能夠令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眼界變得更加開闊,還能讓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語文作文對于學生表達能力提升的作用無疑是最大的,通過作文學生可以把內心所想用文字描述出來,然而通過筆者個人教學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對于作文課不但沒有興趣,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產生了畏懼心理,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還會嚴重阻礙著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想要實現小學語文作文高效教學的目標,老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進行革新。而隨文練筆就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可以把隨文練筆作為重點內容。
【關鍵詞】小學教育 作文教學 隨文練筆 寫作能力
就實際來說,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小學生通過老師的作文教學不但可以學會寫作、敢于寫作甚至還可以愛上寫作。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把心中所想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寫作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能夠把自己對生活事物的觀察用文字記錄;寫作更是一種能力,可以用文字展現學生豐富的情感,而小學生通過寫作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文字表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還能有效鍛煉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作文現狀
1.缺乏生活引導
近幾年來,小學語文老師在展開教學實踐工作的時候,大都會過分重視對學生展開語文課本知識的傳授,然而對相關的寫作技巧卻很少提及。一方面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只注重教材上面的內容,而越來越忽略對書本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很少把課本呈現的內容進一步延伸到學生實際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因此,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展開語文寫作的時候只會生搬硬套教材內容,在實際的語文作文寫作過程當中缺少對于生活的感悟,感情色彩匱乏;不僅如此,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會令學生產生非常嚴重的厭學情緒,討厭語文寫作,由此來說,這就更加不利于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只會在黑板上把“冰冷”的寫作公式直接向學生們展示,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背好這些公式,在考試的時候遇到最后的作文題直接引入公式,再向公式(架構)里面塞東西就行了。這種方式會使得學生寫的語文作文越來越缺少人文感情,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僅不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從根本上面提高,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非常明顯的厭惡感。
2.缺少人文教育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質上其實就是一種是人文教育和語文知識二者之間有機的結合,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學習教材文章表面上的知識,更加重要的則是對語文寫作中作者的思想展開較為深入的了解和學習。學生們應該知道作者在創作文章的時候所使用寫作手法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出作者的思想,進而更好的表達作者的心情,是讀者能夠近距離的與作者進行溝通,最終產生一種感情上的共鳴,這就是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思想理念。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思想理念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道德素養,另一方面則是文化素養。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當中,老師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缺少情感的輸出與表達,也使得學生的語文作文缺少感人的語言。從而使學生的作文遠離生活,缺乏一定的真實性。
二、小學語文隨文練筆的實施方法
1.抓住經典,巧設練點
什么是“練點”?其實所謂的“練點”簡單的說就是隨文練筆的設計點,即學生讀與寫過程的結合點。在語文教學當中,其實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而閱讀教學就要把讀和寫的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準確找到讀寫練習的結合點,從而使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寫作素材。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較為深入的挖掘文本內涵,準確找出這個“結合點”,緊扣文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實現語言的不斷積累,并且能夠熟練的掌握語言,靈活的運用語言。
就實際來說,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經典的語言段落,在教學過程當中語文老師不僅僅要帶領學生反復閱讀、賞析這些優美的語言段落,還應該巧妙地抓住語言學習的“結合點”,展開練筆。就比如,小學經典課文《桂林山水》,語言非常優美,辭藻也比較華麗,應用了多種寫作方法為大家描繪出了一幅“桂林山水”。在整篇文章的結構上面,非常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筆。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文章的結構,嘗試著寫一些身邊的景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嘗試中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2.填補空白,釋放精彩
在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有非常多的課文會留有一部分的空白,這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留白”,留白的存在給學生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遐想空間,也會老師帶來比較寬闊的教學延伸空間。在實際當中,老師可以利用這些留白,將文章作者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意思表達出來,進而可以更好的明確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意圖。例如小學經典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從文章內容上看,文章很少直接描寫祖父,而文章里面祖父的笑容背后其實蘊含著非常多的內容,因此,這一點其實就是作者的一個留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在這處留白點入手,展開挖掘練筆。比如在這個時候,語文老師就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我們能知道,祖父這雙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主人公蕭紅,而加入你就是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還能讓學生達到練筆的目的,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抓住關鍵詞,及時展開練筆
語文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學科,尤其是語文的文章,通常一個詞語甚至一個字就是整篇文章的“點睛之筆”。因此,在語文老師展開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語文老師就可以把這些關鍵的詞語作為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以及基本點,在這個基礎之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詞語的內涵,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活力。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在講授課文《水》的時候,可以著重注意一下“痛痛快快”這個詞語,之后語文老師可以先在“只有在下雨……洗上一回澡”這句話引出“先是像我……天空的水”,緊緊圍繞著痛痛快快這四個字展開品讀和感悟,為學生積極創設一個情景,在這之后可以讓學生將村里面的孩子在雨中開心玩耍的情節描繪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言語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還能讓學生增強自身的現象力,在這樣的方式當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
4.找準文章中心句,引導學生積極練筆
在實際中的課堂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格外重視閱讀和寫作二者之間的相互融合,一定要把課文講解的過程當作范圍賞析的過程,讓學生們在課文當中學到文章的寫作方法甚至文章結構的設置,從而使學生逐漸能夠形成一套自己作文體系。比如小學語文經典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里面第十三個自然段當中,一整段的內容始終緊扣著“一切都……自由的”這句話來展開描寫的,所以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這句話就是整段中的中心句,所以在實際當中老師就可以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體驗園子里面豐富的花鳥魚蟲的快樂,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共鳴。在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這句話,你們有什么想法或者想說的,可以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體驗過程,還能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培養,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增強。
結束語
總之,隨文練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的言語理解以及邏輯思維得到有效提升,還能夠令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這項內容。
【參考文獻】
[1]王月玲. 隨文練筆讓讀寫和諧共振[C]// 2015年1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15.
[2]張麗華. 以文為媒 隨文練筆[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2009(z1):73-74.
[3]張曉靜.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隨文練筆[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16):105-105.
【本論文系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通過隨文練筆提高小學高段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884.】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